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梅兰芳戏曲体系别样延伸——李祖铭京胡交响音乐会有感

发布时间:2018-09-06 10:38
【摘要】:正近日,中央电视台第三频道重播了著名戏曲作曲家、京胡演奏家李祖铭先生2009年3月1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行的"李祖铭京胡交响音乐会"。这是大事、盛事。其深远意义已远远超过李祖铭个人"中国戏曲音乐艺术总结"的范畴,其发生过程和结果,可能将成为以斯坦尼、布莱希特、梅兰芳为代表的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中,中国体系音乐新一轮的风向标,引导影响中国戏曲音乐的风尚。
[Abstract]:Recently, CCTV Channel 3 rebroadcast the "Li Zuming Jing Hu Symphony Concert" held on March 1, 2009 at the Mei Lanfang Theatre in Beijing by famous opera composer and Beijing-Hu performer Li Zuming. This is a great event. It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has far exceeded the scope of Li Zuming's personal "Summary of Chinese Opera Music".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its occurrence may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major theatrical systems in the world, represented by Steeny, Brecht and Mei Lanfang. The new vane of Chinese system music guides the style that influences Chinese opera music.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
【分类号】:J6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烨;王僧虔:沉寂在历史中的音乐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童莹;;浅论琵琶左手吟揉技法的历史演变与运动方式[J];北方音乐;2009年12期

3 陈晓光;;从《二凡》、《三五七》看赵松庭先生的演奏风格[J];北方音乐;2011年02期

4 郭星星;;平遥弦子书现状研究[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5 张海莉;杨传中;;地域文化对少儿舞蹈创作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2年02期

6 陈雪慧;;简析唐代琵琶的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7 张薇;;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古琴艺术与现代钢琴艺术的对比与融合[J];成才之路;2012年08期

8 陈毅勤;;演奏避暑山庄宫廷音乐使用乐器简介[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03期

9 谢晓芹;;浅谈声乐艺术与技术的关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10 曹红星;李清;;简析花鼓灯艺术的融和之美[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习;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李秋菊;清末民初时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谢瑾;中国古代箜篌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9 吴志武;《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蒙;探索中国当今钢琴立体教育及其教材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小天;音乐与诗歌的艺术交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管亚男;《律吕正义.续编》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施冰青;福州十番音乐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海蓉;莆仙戏新作《妈祖—林默娘》的艺术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伟;论谭小麟的艺术歌曲[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杨传中;地方民间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传承[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8 梁亮;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交响音乐创作之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9 杨苑;陈田鹤的歌曲创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晓磊;武安平调落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勇;孙晓丽;;梅兰芳戏曲体系别样延伸——李祖铭京胡交响音乐会有感[J];四川戏剧;2011年01期

2 许俊德;喜迎京剧音乐人材辈出[J];中国京剧;2002年02期

3 汪人元;世纪之交的上海京剧音乐发展[J];中国戏剧;1997年06期

4 王彩云;;京胡曲牌《夜深沉》的衍变[J];戏曲艺术;2011年01期

5 郭秋玲;;京胡大师李慕良先生逝世[J];中国京剧;2010年04期

6 冯光钰;戏曲音乐的传统魅力和革新能量——从现代京剧音乐谈起[J];中国音乐;1993年04期

7 文竹;老一辈京胡演奏家、教育家杜奎三先生逝世[J];戏曲艺术;2003年03期

8 刘正辉;京胡艺术的发展与制作(一)[J];中国京剧;2005年05期

9 徐城北;;梅郎 梅老板 梅博士[J];博览群书;1995年11期

10 吴华;中国戏曲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在全国京剧音乐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J];戏曲艺术;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谨;;东方艺术的身份确认——从梅兰芳访美切入[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张一帆;;1913年—2003年研究梅兰芳之成果综述[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一帆;;1913—2003年梅兰芳研究成果综述[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苏育生;;胡适与梅兰芳[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5 钱慧;;慈父心 恩师情——陈正薇回忆恩师梅兰芳先生二三事[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6 居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俞振飞忆梅兰芳[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7 梅玮;;人随心动 戏随神移[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少波;;绝艺长传德为先——深切怀念梅兰芳先生[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连群;;纪念大师的另一面[A];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常婷;;《梅兰芳全传》一书成因及价值探讨[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薇 刘福民;朱绍玉临危受命营造《梅兰芳》音乐画境[N];北京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攸莉;将玉溪建成有吸引力的音乐文化旅游城[N];玉溪日报;2009年

3 张本瀛;梅兰芳的琴师姜凤山[N];中国档案报;2003年

4 蔡佳倩;完整呈现梅兰芳传奇一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5 本刊记者 王素芳;中华国乐放异彩 民族新声唱和谐[N];中国艺术报;2007年

6 舒晋瑜;姜凤山:我和梅兰芳有不解之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7 本报记者 尹宁静;艺术的盛宴 群众的盛会[N];泰州日报;2008年

8 肖复兴;如今梅兰芳和京剧最消费[N];中国社会报;2008年

9 单汝鹏;梅兰芳的艺德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10 ;稀世之人[N];天津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安;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谢琳;北京市京剧音乐地方课程社会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3 徐蔚;男旦:性别反串[D];厦门大学;2007年

4 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刚;一曲多用——从现象到本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6 吴大顺;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7 段蕾;京剧音乐中的悲情性[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8 江棘;1919-1937:海外推介与中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9 李宝杰;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10 李军;齐如山戏曲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露霞;传统京剧音乐的审美特征[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2 何雨南;京剧京胡伴奏与流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3 郭鹏;20世纪初叶梅兰芳戏剧活动与社会反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何媛媛;论筝乐与京剧音乐的融合[D];武汉音乐学院;2012年

5 邢茜;论蒙派京剧音乐的民族性特征[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付祥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张芳溢;《全汉赋》音乐史料初步整理与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8 徐富平;天水羊皮鼓乐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管芝萍;现代传媒视野下的戏曲演出[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10 吴靓;荆州花鼓戏音乐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226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226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0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