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变迁与侗族大歌保护的多重两难
[Abstract]: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raditional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Southern Dong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urrent existence of the great song. The focus of the study is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core relationships of "individuality" and "group", "authenticity" and "pluralism", "integrity" and "specificity" in the protection of ballad,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stat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tected objects. It presents the multiple dilemmas that will be faced in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ballad.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YJC760089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保护[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2 杨晓;南侗“歌师”述论——小黄侗寨的民族音乐学个案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伟;;乌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原则[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2 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角度[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施爱东;;从“保卫端午”到“保卫春节”:追踪与戏说[J];民族艺术;2006年02期
4 廖君湘;;侗族传统社会分层的特殊结构及其成因[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刘金丽;;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传承[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曾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梅杉;浅析博物馆信息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3 符霞;旅游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汪洵;探索视唱练耳教学的新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琪芳;小黄侗歌的实地考察及教育价值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6 覃美娟;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7 张坤丽;壮族民歌文化定位的历史嬗变[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韩双斌;江西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刘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10 罗春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有形化利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新建;“侗歌研究”五十年(上)[J];民族艺术;2001年02期
2 王铭铭;教育空间的现代性与民间观念——闽台三村初等教育的历史轨迹[J];社会学研究;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家家;;侗族大歌的传承及其意义[J];群文天地;2011年07期
2 伍倩倩;;论侗族民俗与大歌的关系——从“干栏”谈起[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3 ;原生态民族歌舞[J];民族论坛;2011年09期
4 艺虹;;耍花楼[J];歌海;2011年04期
5 徐玉挺;;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问题[J];青年文学家;2011年08期
6 唐丽香;;谈对侗族歌舞“多耶”的认识[J];华章;2011年14期
7 杨贵和;;为寻歌师走三龙[J];杉乡文学;2011年08期
8 乔馨;;南侗“鼓楼对歌”文化模式的历史考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单晓杰;;黎平侗戏体现的侗歌特征[J];歌海;2011年04期
10 张宁;;“原生态”民歌十年回顾——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樊祖荫[J];人民音乐;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滕兰花;;浅论侗族大歌在现代传播背景下的传承与发扬[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任胜洪;;侗族歌班的社会人类学分析——以从江县小黄侗寨为个案[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朱伟芳;;试谈广西少数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宋冰;天籁之音侗乡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2 通讯员梁觉振;民族文化之苑又添奇葩[N];柳州日报;2009年
3 特约记者 周端敏;贵州侗族大歌:一个民族的天籁之音[N];中国档案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周静;侗族大歌:又一张世界名片[N];贵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杨志刚 周静;贵州侗族大歌列入联合国“非物代表作名录”庆典活动在筑举行[N];贵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黔东南:保护“侗族大歌”有新招[N];贵州民族报;2009年
7 粟周榕;“和谐”——侗族大歌的主旋律[N];贵州民族报;2009年
8 记者 汪志球;贵州:“侗族大歌”传唱后继乏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本报记者 沈仕卫;一个民族的声音 一种人类的文化[N];贵州日报;2009年
10 陆景川;侗族大歌是怎样走向世界的[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乔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岩洞嘎老文化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厚锋;宰荡村侗族大歌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尹庐慧;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与学习:贵州省黎平县九龙寨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谢娟;侗族大歌艺术风格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4 杨涛;浅析侗族大歌的音乐特征及其对基层合唱训练的启示[D];云南大学;2010年
5 赵建霞;侗族大歌浸润下的儿童成长场域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菊;当代社会变迁下侗族大歌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曾志;鼓楼下的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善兰;影视人类学视野下的侗族大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杨沁;从传统范式到现代转型[D];南京大学;2012年
10 潘永华;从侗族歌师的教唱窥探侗族大歌的演唱特色[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232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232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