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解释学再探——钢琴演奏中的“音响语境”与“意义融合”
[Abstract]:In the path of the contemporary hermeneutics of piano performance, the performance of dynamic sound structure is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integration of three different contexts.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se three contexts: "linguistic symbol-form context", "Music Aesthetic-emotional context" and "Social Culture-time and Space context", and further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hree contexts in piano playing and the practical theory of integration. At the same time, combining with the contemporary world's famous pianists to the Bach "Gothenburg Variations: theme" recording reverse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course of "acoustical creation" in piano performance hermeneutics and the value of the open multi-context combination of piano performance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分类号】:J6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谢嘉幸;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J];中国音乐;2004年04期
2 谢嘉幸;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下)[J];中国音乐;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光;;陈中见新,生中得熟——浅析陌生化手段在“聊斋形象”创作中的运用[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张智义;关于华兹华斯诗学遗产价值的再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3 胡俐;黄春华;;浅析《印度之行》中的后殖民意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饶晓红;;“声音”与“愤怒”——班吉的后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张静静;;人类苦难与艺术困境——论阿多诺的“奥斯威辛”命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何春耕;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的情感化审美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梁文春;;从空间视域的角度解读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郭雪峰;;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几点解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学勇;;叙事学视阈中的鲁迅阐释[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戴冠青;;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戴冠青;;用审美心胸打造诗意人生——论《陈明玉吟稿》的美学价值[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4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烨;;用精神分析批评解读《小镇畸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胜兰;;《虹》中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7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岳婷婷;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戏剧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孔德鑫;爱·摩·福斯特的“联结”之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石睿;探寻精神的归宿[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胡潇;跨文化视野中《喜福会》的文化因素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罗秋荣;痛苦而丰富的“追寻”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红霞;从关联理论角度看汉英公示语翻译[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承华;走向阐释学的音乐美学[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王才勇;对音乐作品的解释学考察[J];音乐研究;1987年01期
3 于润洋;从海德格尔阐释梵·高的《农鞋》所想到的[J];人民音乐;2002年05期
4 罗艺峰;从解释学美学角度对音乐存在方式的思考[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5 匡惠;欧洲历史与文化人类学背景下的现代音乐教育[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伽达默尔;洪汉鼎;;解释学[J];哲学译丛;198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红莲;中国解释学与解释学中国化[J];江海学刊;2003年04期
2 陈海飞;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02期
3 李金辉;;解释学理论中的实践解释学转向[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4 邵长春;;从解释学视角看塑造论哲学[J];理论学习;2009年04期
5 R.E.帕尔默;鲁旭东;;解释学[J];哲学译丛;1985年04期
6 E.H.舒里加;曹介民;杨文极;;什么是“解释学循环”[J];哲学译丛;1988年02期
7 纪光欣;略论解释学循环及其意义[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8 何卫平;解释学循环的嬗变及其辩证意义的展开与深化[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9 汤一介;三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2期
10 汤一介;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应全;;略论中国传统解释学的方法论性质[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2 韦玲娜;;是“意义”还是“意思”(摘要)——从解释学角度谈对现代艺术的解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中江;;“原意”、“先见”及其解释的“客观性”——在“方法论解释学”与“哲学解释学”之间[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4 王瑞东;;解释学视野中理解对象的客观性问题[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5 莫伟民;;利科尔的反思解释学及其与马克思的差异[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邵小希;;论法解释学上认识的客观性[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4辑)[C];2008年
7 张金梅;;西方解释学批评的理论阐释与批评实践[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贲思;对“解释学”的解释[N];学习时报;2001年
2 邓新华;发展中的中国文学解释学[N];文艺报;2006年
3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钟厚涛;“中国解释学”构建的跨文化开拓[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黄小洲;解释学研究对于建构中国当代学术的意义[N];光明日报;2010年
5 汤一介;解释学与中国[N];光明日报;2002年
6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张超中;借鉴“解释学” 回归原创思维[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娜;实践社会正义——民法解释学的使命[N];人民法院报;2000年
8 商务印书馆 陈小文;法律解释学的基础在社会生活[N];新农村商报;2012年
9 左东岭;阐释原则的自觉与学术规范的遵守[N];文艺报;2002年
10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海飞;论理解——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解释学重建[D];苏州大学;2004年
2 覃世艳;后现代主义解释学批判[D];苏州大学;2006年
3 刘李;深层解释学与作为症候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8年
4 姜福东;返回方法论的法律解释学[D];山东大学;2009年
5 赵乐静;可选择的技术:关于技术的解释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6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丹;解释学视域下刘智五功伦理思想解读[D];宁夏大学;2015年
2 赵倩倩;西方解释学中的解释循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郑兴凤;施特劳斯解释学方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莫文甫;意义与文学解释有效性关系问题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程绍涛;解释学视野中的“以意逆志”和“诗无达诂”[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盛森;论意思表示解释中的信赖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于海燕;由分立走向综合—对利科解释学的一种诠释[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李云飞;“解释学境遇”的本体论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王玉衡;解释学视域中的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杜春峰;伽达默尔的法律解释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44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244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