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论柴科夫斯基交响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和声艺术风采

发布时间:2018-10-22 13:21
【摘要】:《罗密欧与朱丽叶》源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泰斗——莎士比亚的悲剧代表作品。这一文学作品通过描写罗密欧与朱丽叶纯洁真挚的爱情与封建家族世代深仇的激烈对抗,深刻地鞭挞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宣扬了爱情的崇高与不朽。这部文学巨著曾经打动过许多音乐家根据这一题材进行音乐创作,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而不失其艺术价值的作品为数不多,而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为乐队而作的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却是其中的一部优秀作品。 该作品运用不同的音乐主题代表不同的戏剧形象,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戏剧场景,通过音乐主题的呈示、展开与对比,来揭示戏剧的思想内涵。在这部作品中,清晰感人的旋律、强烈的戏剧性、极富表现力的交响性写法和带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和声技法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体现了柴科夫斯基对个性化和声技法的探求。 本论文以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交响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研究对象,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柴科夫斯基及其音乐创作,从两个方面作介绍,即:柴科夫斯基生平简述、作家创作环境及时代背景。该章节介绍了作家生平、音乐成就、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内容。 第二章:交响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品概观,从两个方面论述,即:作品的创作经过及文学原著内容梗概、曲式结构与调性布局分析。该章节主要介绍了作品的创作经过、三次修改稿的比较、戏剧原作的内容梗概、音乐本体的曲式结构划分、曲式结构与调性布局的逻辑关系。这是从宏观角度初次把握作品的概貌。 第三章:交响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和声语言特色,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一)和声在不同的调式结合中的作用(二)和弦材料及和声语汇(三)和声在主题形象塑造中的作用。该章节举例论述了在作品中所运用的俄罗斯调式与古典传统调式,以及在这样的调式基础上作曲家所运用的个性化的和弦材料与和声进行,探讨了和声对主题形象塑造与音乐思想表达的重要作用,展示了柴科夫斯基既继承传统和民族风格又富于创新精神的和声技法,和作曲家对于完美艺
[Abstract]:Romeo and Juliet: from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Drama, Shakespeare's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ragedy. This literary work describes Romeo and Juliet's pure and sincere love and the fierc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feudal family and the deep feud of the feudal family, which deeply lashes the decay of the feudal society and preaches the sublimity and immortality of love. This literary masterpiece has touched many musicians to work on this subject, but few have stood the test of time without losing its artistic value. Russian composer Tchaikovsky's fantasy for the band, the prelude Romeo and Juliet, is one of the best. This work uses different musical themes to represent different dramatic images, selects several representative dramatic scenes, and reveals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drama through the presentation, development and comparison of musical themes. In this work, the clear and moving melody, the intense drama, the highly expressive symphonic writing method and the harmony technique with strong national style left us with a very deep impression. It reflects Tchaikovsky's exploration of individualized harmony techniques. In this paper, Russian composer Tchaikovsky's symphonic fantasy-prelude "Romeo and Juliet"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first chapter: Tchaikovsky and his music creation, the introduction from two aspects, namely: Tchaikovsky's life brief, the writer cre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time background.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writer's life, musical achievements,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other related content. Chapter two: an overview of symphonic fantasy-prelude Romeo and Juliet, which is discussed from two aspects: the creation of the work and the outline of the original literary content,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tonal layout. This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reation process of the work,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revisions, the outline of the content of the original play, the structure division of the music ontology,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sical structure and the tonal layout. This is the first time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to grasp the general picture of the work. Chapter three: harmony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symphonic Fantasy-prelude to Romeo and Juliet, It analyzes from three aspects: (1) the function of harmony in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odes (2) chord material and harmony vocabulary (3) the function of harmony in the shaping of theme image. In this chapter, examples are given of the Russian and classical modes used in the works, as well as the individualized chord materials and harmonies used by composers on the basis of such mod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harmony in the creation of theme image and the expression of musical thought, and shows Tchaikovsky's harmony technique, which inherits tradition and national style and is full of innovative spirit, and the composer's perfect ar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J6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英翰;;让人魂牵梦绕的好作品——听Chesky公司一张柴科夫斯基作品专集CD[J];视听技术;1993年00期

2 杨士毅;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和精品CD版本[J];视听技术;1994年02期

3 钧;第四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将在中国厦门市举办[J];人民音乐;2001年11期

4 赵云红;浅论柴科夫斯基抒情浪漫曲的风格及特点[J];中国音乐;2003年04期

5 窦曼莉;藉境观心与心徘徊——柴科夫斯基与《第一钢琴协奏曲》解析[J];乐器;2005年10期

6 余凤高;;柴科夫斯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J];音乐爱好者;2007年07期

7 王艳鹏;;揭秘吃软饭的名人[J];爱情婚姻家庭(新情男女);2009年12期

8 陈兆勋;一套珍贵的柴科夫斯基钢琴曲全集[J];钢琴艺术;1999年02期

9 张永东;论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悲剧性[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10 李永铎;;柴科夫斯基及芭蕾舞剧《胡桃夹子》[J];音响技术;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齐海东;;我是怎样讲授《交响乐欣赏》课的[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陆小玲;;音乐的情感表达与理解[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蓉;;俄罗斯民族乐派歌剧浅析[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孙佳宾;;论音乐审美记忆结构中的感觉记忆[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雷霆;;读邵燕祥的《五十弦》[A];邵燕祥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曹鹏;;坚守音乐阵地,鞠躬尽瘁[A];我与新中国60年[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密欧与朱丽叶》穿越时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李舫;感悟足尖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N];人民日报;2004年

3 诺诺;《罗密欧与朱丽叶》带来新观念[N];音乐周报;2003年

4 欧建平;《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四绝[N];北京日报;2000年

5 黄晓和;托尔斯泰与柴科夫斯基[N];音乐周报;2006年

6 李瑾;欧美音院留学攻略[N];音乐周报;2010年

7 蒋雄达;柴科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N];音乐周报;2004年

8 许渌洋;看不清的《叶甫盖尼·奥涅金》[N];音乐周报;2010年

9 欧建平;怎样欣赏斯图加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N];中国文化报;2000年

10 杨大林;悲怆的展开[N];音乐周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龚芬;论戏剧语言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吉利;论柴科夫斯基交响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和声艺术风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正梅;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中的民族精神[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3 钱沁青;浅析指挥技术在柴科夫斯基“悲剧三部曲”中的运用比较[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徐红磊;论十九世纪俄罗斯音乐艺术发展大背景下的柴科夫斯基歌剧创作[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伦立君;柴科夫斯基《儿童曲集》和声技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豫川;柴科夫斯基《歌曲六首》OP.6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王婧;柴科夫斯基音乐中的悲剧性再探[D];河南大学;2011年

8 付润涵;柴科夫斯基《F大调创作主题与变奏曲Op.19,No.6》音乐与演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玲捷;柴科夫斯基《四季》创作特征及演奏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瑶;论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87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287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7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