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新音乐实验的元点走向中国文化实质的探索与实践——论“新潮”音乐及当代音乐创作的方向
[Abstract]: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especially the emergence of "new trend" music and its practice of Chinese new music creation, its cultural ownership, creativ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especially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relationship with western music have aroused the author's thoughts on contemporary music creation. A "specif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cess" of the "trendy" genre of music has not faded out of sight in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young composers, known as the "trendy". The common pursuit of national style is embodied in the "Sinicization" of western modern technology. The new generation of experimenters pay attention to the new sound in music, the explor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order to gain personalized publicity. Taking Guo Wenjing, Tan Dun, Chen Yi, Tang Jianping and other contemporary composers as examples, this paper confirms their creation and its great influence on Chinese music creation think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and traditional composing techniques.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
【基金】: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研究课题:《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国作曲家作品的和声语言》
【分类号】:J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西安 ,瞿小松 ,叶小钢 ,谭盾;现代音乐思潮对话录[J];人民音乐;1986年06期
2 韩钟恩;新音乐的时段标识与家族类别——从郭文景的音乐创作谈起[J];人民音乐;1997年10期
3 王安国;“新潮”音乐——一段特定的历史文化过程[J];文艺研究;1988年01期
4 刘康华;郭文景室内歌剧《狂人日记》和声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郭新;;西方后调性音高结构技术的试验——陈怡赴美后作曲风格形成阶段之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唐建平;听谭盾音乐会所想到的[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卢托斯拉夫斯基的十二音和弦结构分析[J];歌海;2009年03期
2 徐孟东;现代帕萨卡里亚对位与和声形态(二)[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郑艺;兼收并蓄 继往开来——从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史管窥音乐创作的变化发展趋向[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谷玉梅;瞿小松及其混合室内乐《Mong Dong》新探[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居其宏;;音乐界实用本本主义思潮在新时期的命运——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作[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戴嘉枋;面临挑战的反思——从音乐新潮论我国现代音乐的异化与反异化[J];音乐研究;1987年01期
7 居其宏;;我国音乐批评的新时期状态[J];音乐研究;2008年03期
8 谢嘉幸;;走出西方——一种新世纪华人作曲家音乐创作语境的探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年01期
9 李吉提;;中国现代音乐分析随记——评谭盾早期的音乐作品《南乡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01期
10 李岩;;准则·方向·愿景——第三届“中华乐派论坛”(天津)述评(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2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贞银;东亚三国近现代音乐变迁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杨和平;谭盾歌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6 汪胜付;梅西安最后六部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7 钱建明;物语新声 丝竹相和[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8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高原;论调式与调性的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甘芳萌;无调性音高理论中的对称理论与音级集合理论[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颜胤盛;继承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唐雯;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高潮处理手法[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振龙;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和声技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侯太勇;谭盾:解构与重组[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7 詹巧宇;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8 李艺;柴科夫斯基作品《四季》的和声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魏楠妮;西贝柳斯作品中的北欧风情[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瑾;法无定法[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涵子;田青谈中国民族音乐的“第三种模式”[J];国际音乐交流;1998年Z1期
2 范晓峰;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背景[J];中国音乐学;2001年01期
3 涵子;世纪末的沉思——田青谈中国民族器乐的“第三种模式”[J];人民音乐;1997年11期
4 石华;良莠混杂 去芜存精——赵l巯执衾諿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石城子;新潮音乐评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年04期
6 晓星;一本推动文艺和文艺批评前进的好书——《新时期文艺新潮评析》及其《新潮音乐编》的读后感[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年06期
7 声;《以史为鉴谈“新潮音乐”》引起的争鸣[J];音乐研究;1988年01期
8 袁冰凌;;海外贸易与宋元泉州若干经济文化观念[J];南洋问题研究;1992年02期
9 ;病榻杂感[J];音乐研究;1997年04期
10 贺鹤;多元发展 并存互补——二十世纪中国歌曲创作历史走向的探讨[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富金璧;;关于“孝”的文化观念[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2 廖烨;;国外科教影视节目的创作理念[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吴国庆;;借鉴国际纪录片风尚 打造传播精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许翌;;以文化的跨越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兼论破除夜郎文化枷锁 为州委“一二三四”科学发展思路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5 朱希祥;;从古诗文看中国蟹文化的含义[A];上海食文化论文集萃(1996年—2006年)[C];2006年
6 杨捷;李晶;;谈信息文献的开发与利用[A];高校信息文献开发与利用——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第6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7 钱仁平;;源于音乐 回到音乐 感知音乐 创造音乐——关于如何切实提高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质量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徐军;;小学“网络音乐创作课”教学实践及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海波;;论郭沫若与“五四”知识者的生存文化观念[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10 万昌平;;从剪彩剪的创作论民族特色产品创新[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海峰 专栏撰稿人;春雨无声润边土[N];新疆日报(汉);2010年
2 王全力;用大文化观念指导文化发展 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第一位[N];青岛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华 冯瑾 陈丰;以文化惠民实现更深层次的民生[N];新疆日报(汉);2011年
4 顾孟潮;建立文化观念与建筑的统一[N];中国建设报;2009年
5 薛世君;“名人故里之争”争的是伪文化[N];广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 周诗泉;文化与旅游融合 一个说了还说的话题[N];恩施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孙若风;打破城乡文化观念的对峙[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李舫 杨雪梅;眺望也是回想[N];人民日报;2010年
9 王帮喜 李泽刚 徐在国;日出江花红似火[N];北大荒日报;2011年
10 沈其新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尹世尤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童小彪 湛江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从内涵看中华廉洁文化的发展体系[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大海;汉代艺术设计思想要义[D];苏州大学;2005年
2 成良斌;文化对我国技术创新及其政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孟召宜;文化经济协同演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5 叶健;中国重彩画的当代文化转向[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6 斯琴朝克图;交响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7 谢维强;新时期知青小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东篱;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念与通俗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郭林;主观写意与客观写实:中美电视产品文化语境差异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顾之勉;微变奏—简约主义作曲技术之纲[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晓琴;中西主流消费文化观念溯源及其比较[D];兰州大学;2010年
2 乌兰图雅;阿云嘎小说创作理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3 戴刚;武警乌鲁木齐指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周志凌;王安忆的小说创作理念解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骆彤;我国烟草企业财务文化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蒋吉优;乡村小学教师的文化生态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7 柯扬;影响音乐创作的四个文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8 杨永平;叶小纲《地平线》(第二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孔德钦;消费文化观念在文摘类杂志中的呈现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张良;论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及其文化观念[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01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30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