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县薅草锣鼓的文化生态考察与研究
[Abstract]:As a folk song in Shiqia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Shiqian County is accompanied by gongs and drums. It originated from the custom of beating drums and offering sacrifices to Tian zu and field hunting in the pre-Qin period.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Han Dynasty,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the grass gongs and drums,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slow development, mainly used drums and flute accompaniment.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gradually matured, singing various forms, accompaniment instruments using drums and mats, drums and gongs. Modern times can further enrich and develop, the singing content is rich, the form is diverse, the function is strong, thus has formed the un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folk song style.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专项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2010]7号)
【分类号】:J607.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X;谭宗派;;对湖北省利川市濒临消失的“薅草锣鼓”的田野采风及思考[J];中国音乐;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丽丽;;宋代市井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形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张应华;贵州梭戛“长角苗”民间音乐的分类及其特点[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年03期
3 宋照敏;从嵇康《声无哀乐论》看音乐审美主体的差异性[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刘莎;乐器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课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姚艺君;论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白宁;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伍国栋;;江南丝竹乐队编制的历史继承与创新拓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4期
8 柯沁夫;马头琴源流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彭天峰;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闫海山;谈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重要性[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莎;;云冈石窟乐器图像补正与辨识[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2 王清雷;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谢瑾;中国古代箜篌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康瑞军;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刘洋;唐代宫廷乐器组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应华;贵州梭戛“长角苗”音乐文化生态考察与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2 曾琳智;论《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性[D];湘潭大学;2003年
3 李颖;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中蓓;长沙开福寺比丘尼焰口仪式及音乐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曲怡桦;鲁南及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音乐考古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承颖;中国百年学校音乐教育思想发展研究(1904-2004)[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玉江;盐城淮剧传承的考察与本土音乐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郑月平;从历史文化学的角度解读北宋之雅乐[D];西北大学;2005年
9 夏敏;乌图阿热勒村蒙古长调民歌传承的考察与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10 夏蒇;锡剧在常州传承现状的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笑 ,田发刚;薅草锣鼓:土家人的劳动进行曲[J];中国民族;2003年02期
2 饶春球,方应成;《薅草锣鼓》的美学解读[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罗丽;赵波;;青川薅草锣鼓研究[J];四川戏剧;2008年05期
4 赵英;何元平;;巴渠地区“薅草锣鼓”艺术形态研究[J];四川戏剧;2008年04期
5 韩西芹;;薅草锣鼓[J];今日重庆;2009年05期
6 张建国;土家族薅草锣鼓歌考略[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7 胡晓萍;;薅草锣鼓的伦理价值和德育功能初探[J];四川戏剧;2011年03期
8 潘顺福;;薅草锣鼓起源传说[J];广播歌选;2010年10期
9 赵英;何元平;王瑞;;川东薅草锣鼓的当下语境与文化价值研究[J];四川戏剧;2011年04期
10 陈孝荣;;薅草锣鼓[J];中国保险;2011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瑞;保护与发展达州薅草锣鼓的商业化探索[N];音乐生活报;2010年
2 贾琳;让生命在每一天尽情歌唱[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叶万平;薅草锣鼓[N];三峡日报;2006年
4 实习记者 王姝;川北薅草锣鼓让劳动更快乐[N];广元日报;2006年
5 柳桂华 王玉春 特约通讯员 杨仕甫;川北:薅草锣鼓敲起来[N];四川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杜洁芳;在家乡的山水中喊歌才有激情[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记者 曾冰 通讯员 许武才;撒叶儿嗬组合的成长沃土[N];恩施日报;2010年
8 记者 肖静芳邋罗一萌 通讯员 戴勇;长阳,探路“文化崛起”[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简冰;就怕我是一厢情愿[N];中国文化报;2008年
10 何学元;渐行渐远的旺苍民歌[N];广元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琪;四川薅草锣鼓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谭熙;长江三峡地区土家族民歌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3 覃亚敏;土家歌谣语言文化特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02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302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