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中国竹笛与印度笛在新加坡的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11-09 12:16
【摘要】: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语言和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人口由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和欧亚族四大种族组成,其中作为华族与印度族的代表性乐器一竹笛与印度笛,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氛围里,近百年来有着良好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 本文深入探讨两个文明古国(中国与印度)笛子的演奏艺术与音乐风格,希望通过对两者异同点的简析与研究,促进中国竹笛在新加坡地区的传承与发展,达到两者在演奏技巧与音乐风格上兼容并蓄,相互融合之目的。在艺术实践中加强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创新发展出顺应新加坡多元文化音乐特色,形成具有南洋风格的竹笛演奏艺术,使之达到国际化的艺术水准与要求。
[Abstract]:Singapore is a multi-ethnic, multireligious,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immigrant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Chinese, Malay, Indian and Eurasian ethnic groups. Among them, bamboo flute and Indian flute, the representative musical instruments of Chinese and Indian, have a good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ingapore's multicultural atmosphere in the past hundred year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laying art and music style of the flute of two ancient civilizations (China and India), hoping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amboo flute in Singapore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o achieve the two in the performance skills and music style, the purpose of integration. In art practic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with local culture, innovate and develop the Singapore multi-cultural music characteristics, form the art of playing bamboo flute with the style of Nanyang, and make it reach the international artistic level and requiremen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丘安莉;;新加坡[J];热带地理;1984年03期

2 马惠田;赴新加坡演出散记[J];中国戏剧;1988年10期

3 王润华;;新加坡华文新诗之起源及其发展方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4 李标;新加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利用[J];党校科研信息;1992年24期

5 汪惠迪;新加坡社会的一面镜子[J];语文建设;1997年06期

6 卜锡文;新加坡琴坛一瞥[J];钢琴艺术;1998年02期

7 隋建国;亚太雕塑的盛会——“体积与造型”新加坡1999雕塑节[J];雕塑;1999年03期

8 闾丘露薇;;亮灯了,新加坡[J];大视野;2007年12期

9 刘波;;新加坡的“千人宴”[J];晚报文萃;2007年21期

10 伍振;;新加坡浮世绘[J];丝绸之路;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元礼;;入世后政府官员收入研究——新加坡“高薪养贤,厚禄养廉”的启示[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赵自勇;;新加坡将会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吗?[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3 黄海涛;;从新加坡的经济腾飞看当代儒学的复兴[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郑俊;林晓英;夏绚绚;;新加坡发展经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5 孟书明;;爱国——增强公民意识的基本内容——从中外比较中看增强公民爱国意识的普遍性[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6 蒲勇健;;案例2 新加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7 刘思博;;小块头的大智慧——新加坡城市交通考察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 城市交通规划)[C];2014年

8 龙朝阳;邓依伊;鲍维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模式的实施利弊浅析[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二卷)[C];2010年

9 朱天明;杨桂山;万荣荣;王琳;;新加坡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经验借鉴[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10 ;案例1 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杨新鹏 朱昌都;新加坡检讨经济发展思路[N];经济参考报;2002年

2 本报驻新加坡记者 翁东辉;新加坡自由贸易呈现亮点[N];经济日报;2003年

3 何沙洲;新加坡欲占中国旅游市场风光[N];经理日报;2004年

4 慧敏;业界人士质颖新加坡100%拥房率政策[N];建筑时报;2004年

5 ;新加坡:这样解决缺水难题[N];人民长江报;2005年

6 曾娅;新加坡:五绘蓝图创造信息化奇迹[N];人民邮电;2004年

7 朱昌都 杨新鹏;新加坡:让工业化不留后遗症[N];市场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何华峰;基金业成支柱新加坡金融中心重新定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9 陈文;新加坡催生“新新加坡”[N];亚太经济时报;2001年

10 新鹏;新加坡:治理工业化的环境后遗症[N];中国建设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广存;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借鉴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耿晓燕;论新加坡政府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的作用[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冰;新加坡乐龄教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守杰;论新加坡实用主义外交[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5 梅雪;新加坡与中国反腐机制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王涛;新加坡行政体制的特征:合理性及其面临的挑战[D];山西大学;2005年

7 蒋俊化;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邝浚皓;新加坡公民对中国的看法:朋友还是敌人[D];清华大学;2012年

9 李俊彦;从新加坡2011年大选看“新加坡式民主”的演进[D];外交学院;2013年

10 王洪涛;威权体制与新加坡的政治稳定[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20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320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c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