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原则”的可塑性
[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reproduction, that is, the subject (presentation), is the subject (contrast or extension) and the return problem (subject reproduction), so the principle of reproduction i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three-dimensional principle. As the structural means of the musical works, the "principle of reproduction" contains the dialectical factors of opposition and unity. The "principle of reproduction" is not only in the traditional tonal music works, but in the part of the tonal music work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principle of reproduction" of this structure is still common.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
【分类号】:J6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贾达群;结构分析学导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玎玫;;舒伯特即兴曲的研究与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2 吴家军;;多元化结构的融合——对钢琴协奏曲《献给青少年》的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孙永健;;浅谈和声分析在曲式分析中的作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谢英军;张鹏;;管窥巴赫音乐中的宗教情结[J];北方音乐;2009年02期
5 代水冰;;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节奏、节拍特色[J];北方音乐;2009年08期
6 金鑫;;风箱——手风琴的灵魂[J];北方音乐;2010年09期
7 田野;;许林和他的小号独奏曲《故事曲》[J];北方音乐;2010年10期
8 任怡瑾;;肖邦叙事曲的创作特点[J];北方音乐;2011年11期
9 郭威;;结构参数解构——结构主义思维融合下的钢琴伴奏新思维探索[J];北方音乐;2012年02期
10 王德聪;;音乐教学中西方音乐史与作品分析的相互影响[J];才智;2010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永平;;研究生“现代复调音乐”课程教学略论[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3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许琛;阿沃·帕特钟鸣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5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10 高洁;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娜;山东胶州秧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单金龙;音乐美感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欣廷;尚德义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邱吉文;论清唱剧选段《你们要安慰我的百姓(comfort ye, my people)》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单良;从舒曼声乐套曲《艾辛多夫歌曲集》探究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白;以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为例研究交响曲主题发展的特点[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严海蒙;谢苗诺夫《保加利亚组曲》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婧;柴科夫斯基音乐中的悲剧性再探[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戈;;论桑桐早期新音乐的和弦结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范中杰;;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深化教学效果[J];惠州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3 郭鸣;约瑟夫·施万特纳的混合室内乐《麻雀》的作曲技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王鹏,游旭群,刘永芳;心理旋转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5 卢宝蕊;;博客情结:青年心理发展的产物[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6 张鑫;;浅谈表现主义音乐与勋伯格的艺术成就[J];黄河之声;2010年01期
7 刘斌;;用泛调性的观点看李斯特的晚期创作[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周加仙;;敏感期的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格日勒图;;论蒙古族乌日汀哆的可塑性与即兴性[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张翠真;;“淘气”蜗牛云游四海的教育畅想之一切皆有可能——小蜗牛的大作为[J];青年文学家;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花;凌雪英;陈卓铭;蔡梦娴;莫雷;;早期脑损伤者脑结构与功能可塑性及其机制探讨---个案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光运;赵钢;王洪典;吴中亮;;急性局灶性脑梗死后胶质细胞的变化及谷氨酸转运体表达变化[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吴毅;刘罡;;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爱茜;穆云松;傅建捷;;一种基于蛋白可塑性优化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方法[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曹军;徐林;;整体动物海马CA1区胞体动作电位的应激活动依赖性可塑性[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3年
6 江文珊;阴正勤;;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构建视觉发育可塑性相关cDNA文库[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周苏娅;夏强;;海马CA1锥体细胞内钙离子释放与突触传递的可塑性[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8 公衍道;杨光;龚锴;张秀芳;赵南明;甘文标;;用显微图象技术研究神经突触的可塑性和损伤[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张建平;金岩;邓蔓菁;张光东;周泽渊;赵文明;;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可塑性与应用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黄治物;吴皓;李蕴;;耳鸣中枢可塑性机制和临床治疗[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毅;军事医学科学院成体干细胞分化可塑性研究获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龙云;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可塑性”太强[N];经济参考报;2005年
3 健康时报记者 沙琼;矫正牙齿最佳年龄是12岁[N];健康时报;2008年
4 实习生:张洁 记者 :王春;探秘人类灵性家园[N];科技日报;2006年
5 方帅;城市里的糖葫芦[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6 记者 谢军;我国科学家发现胶质细胞突触具有可塑性[N];光明日报;2006年
7 任斌 记者 王春;我科学家首次发现胶质细胞突触具有可塑性[N];科技日报;2006年
8 记者 白毅;我国发现胶质细胞突触具有可塑性[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刘蛟;亚洲时装业的跨界与可塑性[N];中国纺织报;2008年
10 胡德荣;胶质细胞突触具有可塑性[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睿;早期丰富环境诱导中枢听觉功能可塑性的细胞分子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沈万华;Cdc42信号介导的突触前快速成熟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3 戈鹉平;海马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及其可塑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朱兴宝;pcDNA-NGIs免疫促进缺血性中风康复[D];昆明医学院;2005年
5 蔺勇;丰富环境干预对短暂性全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汝坤;人性与政治的原则[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刘欣;去传入海马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SPARC表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8 蒋学英;黄皮酰胺的促智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9 管利东;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可塑性及其在体外脂肪组织构建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10 段波;酸敏感离子通道与炎性痛中枢敏化机制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利霞;大鼠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对听皮层神经元听空间方位可塑性的调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国强;鼎突多刺蚁的脑结构与社会分工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俊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过程的可塑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龚明;城市建筑水环境设计手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杨文伟;大鼠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对听皮层神经元频率感受野可塑性的调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汪洋;纳米羟基磷灰石—热凝树脂复合材料可塑性和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7 刘再群;感觉系统学习诱导的可塑性[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马南;大鼠周围神经可塑性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严宁;可塑性磁疗夹板对照治疗柯力氏骨折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王磊;我国社区矫正教育的模式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10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41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