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对郑声的推动作用

发布时间:2019-02-15 23:00
【摘要】:郑声的兴盛,是历史环境、社会背景等外部因素相互影响的产物,也是其自身极具生命力而不断发展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郑声被斥为"淫声"的背景下,郑声不仅禁之不绝,而且越来越兴盛,究其原因,关键是郑声的社会需求和传播途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战国时期城市的发展壮大,为郑声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传播中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城市的发展为郑声的兴盛创造了物质基础,城市社会各阶层需求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郑声的繁荣,使郑声演艺人队伍得到不断壮大。
[Abstract]:Zheng Sheng's prosperity is the result of the mutual influence of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Zheng Sheng's own vitality.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Zheng Sheng was denounced as "hardy voice". Zheng Sheng not only banned it, but also became more and more prosperous. The key reason is that Zheng Sheng's social needs and ways of transmission have changed greatly. Especially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spread of Zheng Sheng in various social strat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has created the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the prosperity of Zheng Sheng. The growth of the demand of all social strata in the city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prosperity of Zheng Sheng and made the ranks of Zheng Sheng entertainers grow continuously.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弘;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及商业资本与城市经济的关系[J];理论学刊;2001年01期

2 修海林;郑风郑声的文化比较及其历史评价[J];音乐研究;199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向召;;论郑风、郑诗、郑声之异同[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2 张灿毅;;从孔子的审美角度分析其对“郑卫之音”的评价[J];成功(教育);2007年12期

3 梁晓镌;;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新乐”——《郑卫之音》本体研究[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4 冯晓琴;;“郑声”考释[J];黄河之声;2009年24期

5 陈世武;;《郑风》淫论考辨[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5期

6 何晴利;;从与“郑风”的比较研究看孔子“恶郑声”的原因[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12期

7 王百灵;任飞;;试论郑声兴盛之因[J];人民音乐;2010年07期

8 程动田;;战国邯郸“地薄人众”国情与农商并重政策之关系探析[J];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徐荣坤;关于孔子对待民间俗乐态度问题的研究[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6年04期

10 何涛;;“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雅俗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建锋;两汉“郑声”的阐释与接受[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翟媛;从生态地理和经济地理学看战国时期城市的繁荣[D];西北大学;2009年

3 商秀春;郑声新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影舒;《诗经·国风》男性形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海英;宋人视词体为“郑卫之音”考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仲德;郑声的历史真面目——郑声论之一[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4期

2 孙向召;;“郑声”新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逯宏;商秀春;;郑声非民间音乐说[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李方元;周代宫廷雅乐与郑声[J];音乐研究;1991年01期

5 周正军;;民族音乐的传播与教育[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年02期

6 陈倩倩,王缉慈;论创意产业及其集群的发展环境——以音乐产业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5期

7 王百灵;;《论语》中“三恶”与“颜渊问为邦”的关系探讨[J];人民音乐;2008年05期

8 冯晓琴;;“郑声”考释[J];黄河之声;2009年24期

9 孟文涛;;一个被研究者忽视了的迹象——也辨“郑声淫”,兼答赵复泉同志[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10 裴雅勤;;从音乐传播角度论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炳海;;吟诵调和演唱曲:楚辞体的两个来源——论楚辞体的生成及其和音乐的关系[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常政;金钟奖:打造广州音乐名都[N];民营经济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鸿;哈夏,打造文化名城的平台[N];哈尔滨日报;2006年

3 梁晓辉;数字音乐:革新进行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慧疆;情洒博斯腾湖 放歌孔雀河畔[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5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齐易 苗虎;源远流长话古琴[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瑞泉;《史记》“世俗之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宇统;先秦音乐自然观史料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张海婧;《宋书·乐志》之“淫哇之辞”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晶;唐以前制度文化中中原与西域的音乐交流与传播[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郑月平;从历史文化学的角度解读北宋之雅乐[D];西北大学;2005年

6 关孟华;雅俗之路——琴筝音乐文化差异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邢倩倩;先秦时期河北音乐历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曹莉芳;桓谭《新论》音乐美学思想内在矛盾及原因[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9 刘倩;西汉雅乐发展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张岚;从沂蒙地区“龙灯扛阁”舞蹈本体探其文化内涵[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23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423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a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