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时调”与“小曲”、“时调小曲”关系考辨

发布时间:2019-04-15 19:12
【摘要】:"时调"、"小曲"、"时调小曲",常作为三个内涵与外延相同的概念被广泛使用,但从史论意义上讲,这是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时调"不是类属某一乐种门类的概念名词,也不是一切民间时兴曲调的泛指词汇,而是明清歌曲存留在各乐种中的类指称名,与"小曲"属于民歌类、"时调小曲"属于说唱类相异。
[Abstract]:"time tune", "Xiao qu" and "time tune small tune" are widely used as three concepts with the sam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but in the sense of history, these three concepts are both interrelated and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 "style" is not a conceptual noun belonging to a certain category of music, nor is it a general reference word for all folk popular tunes, but a generic designation for the song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at remain in various kinds of music, and "Xiao qu"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folk songs, and "Xiao qu"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folk songs, and "Xiao qu"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folk songs. "the tune of the tune" belongs to the rap category is differen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洛地;明清时调小曲的音乐系统──答谢桃坊的一封信[J];四川戏剧;199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秋菊;清末民初时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铭;;《林兰香》的成书年代考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陈德鹏;;咸丰帝的人格心理及其影响[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3 卢忠民;;近代北京供会研究[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4 刘俊;陈明友;;论气势恢宏的中国唐朝音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5 李小娟;;浅析大巴山石工号子的音乐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王亚萍;;浅论焦循的戏曲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李磊;沙素芳;;论《琵琶记》的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黄海令;;南戏本质我之见——兼与《试论南戏的史诗本质》一文商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丁一凡;;浅析“中国唱法”提出的合理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10 许海棠;;“妻子”称谓考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耀廷;;独具特色的北京清代王府文化[A];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邓乔彬;;士大夫文化与宋初词[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荣华;;萧观音《回心院》是否为“词”[A];2010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欧阳明亮;;从“非欧公不能作”到“欧公无此手笔”——从周济、陈廷焯在四首《蝶恋花》的归属问题上的分歧看常州派词学理论的演变[A];2010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晓雨;;“自由”一语探源——近代中日翻译互动之一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涂育珍;;论汤显祖戏曲思想及其《花间词》评点[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孙冬虎;;万柳堂的变迁及其流风遗韵[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田茂军;陈蓉;;论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秦燕春;;晚清以来弹词研究的概况与得失——“书场”缺失与“案头”的百年分流[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俞为民;;论宋词与南戏曲调的关系[A];第二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7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邱尚仁;方言特殊语汇与民族传统文化[D];厦门大学;2003年

9 韩毅;宋代僧人与儒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0 戴宁;太湖地区民间信仰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林正梅;20世纪50--80年代中韩钢琴作品创作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文曙;长株潭地区民歌歌词修辞与语言风格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韩婵娟;传统酵子制作工艺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吴亮亮;从危机传播看政府、媒体、公民的责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郑娟;《颜山杂记》校注及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小燕;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现代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和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谢桃坊;论明清时调小曲的艺术价值[J];贵州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2 徐元勇;论明清俗曲兴盛发展之原由[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秦建明 ,梁小青;唱本与民间说唱文学——《最新时调》与民国初年的苏沪民间小调[J];陕西档案;2004年02期

4 顾乐真;试论明代俗曲唱本[J];文艺研究;1991年03期

5 冯光钰;明清俗曲[银纽丝调][绣荷包调][对花调]考略[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车锡伦;宋元小唱考──兼析扬州清曲起源说的一种错误[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董淑明;清未南阳的三种戒烟唱本[J];中州今古;199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玉波;明代民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一鹤;真情真性 亦俗亦雅[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颖;明清唱乐记录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雪颖;明代唱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洛地;明清时调小曲的音乐系统──答谢桃坊的一封信[J];四川戏剧;1996年01期

2 谢桃坊;论明清时调小曲的艺术价值[J];贵州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3 李冉;;清代西传时调小曲初探[J];艺术百家;2008年01期

4 李荣新;;论明清小曲的审美艺术特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夏琳;;民歌《茉莉花》源流考辨[J];黄河之声;2011年13期

6 赵一鹤;任性而发 风情万种——《挂枝儿》、《山歌》初探[J];九江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7 李qe之;娍式研究[J];人民音乐;1950年02期

8 马力;;浅析民歌“风”的美学含义[J];音乐探索;2007年04期

9 谢嘉幸;;民歌引导教育——在耿生廉教授80华诞暨民歌教学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国音乐;2008年01期

10 邓钧;;从文化属性到文化属性观——论“原生态民歌”的不可比性[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冬松;;居巢民歌发展之我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徐家桢;;当涂民歌改编问题之拙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马峗;;民歌民舞:塑造动感乡村[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汤彬;;马山民歌与荆楚文化渊源考究[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崔立民;;乡间无处不飞歌——浅谈海门民歌的音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张翔;;郫县民歌——汉民族中盛开的一朵奇葩[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姚福祥;;试论水族民歌的形式和韵律[A];水家学研究(二)——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及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9年

8 邢孔辉;;简论崖州民歌的旅游文化价值[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9 徐熳;赵琳;;解读十七大:创造无愧伟大时代的河北地方文化精品——以河北昌黎县民歌为例[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10 初征;;从《欢乐的哈鱼岗》看赫哲族民歌的变化演唱[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纾;民歌的胜利与失落[N];中国审计报;2004年

2 新华社记者 程义峰 文萍;民歌,拿什么来拯救你[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李晋;西坪民歌飞出深山窝[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周寅成 顾定海;繁荣上海民歌 为世博会添彩[N];联合时报;2009年

5 高定存;从民歌中解读走西口[N];忻州日报;2009年

6 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李红梅;西北民歌美在哪?[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刘小莽;留住民歌[N];中国文化报;2001年

8 邵燕祥(北京);民歌与伪民歌[N];河北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魏秀华;民歌,绣球抛给谁?[N];河北日报;2000年

10 程义峰 文 萍 万 一;民歌,拿什么来拯救你[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慧;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D];复旦大学;2007年

2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3 祁慧民;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4 朱万斌;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概念、计量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彭柏林;道德需要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正斌;行政行为类型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周宏芬;教育正义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秀峰;共性技术理论在农业领域应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李天雪;裕固族民族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柳成荫;行动规划理论及应用探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钢;高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杨小龙(杨晓农);网络报纸:概念、功能、发展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肖渝晖;我国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刑事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张金文;论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D];郑州大学;2005年

5 宗鸣;行政公益诉讼初探[D];苏州大学;2004年

6 黄东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段勃;调查性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国鹏;恐怖主义犯罪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付东亮;司法鉴定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王鹤;论雕塑公园[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58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458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6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