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到群体的中国音乐教育谱系研究——读杨和平著《先觉者的足迹: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有感
【图文】:
子) ———空间性( 浙江籍) 的自我理解,这种理解意味着作者将传统的资源纳入到现代话语的结构当中而发挥了作用。正如下图所示( 图 1、图 2) ,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事实支撑着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在中国音乐教育做出的贡献,而浙江省的区域空间则为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实践中国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提供了相对成熟的人文环境。此种理解充分说明了作者作为一次在中国现代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研究的谱系理论运用尝试是值得读者认真面对和体味的。图 1 - 存在的三边; 图 2 - 本书的三边。责任编辑: 李姝参考文献:[1]王耀华. 中国音乐教育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J]. 中国音乐,1999( 2) : P1 -4.[2]毛升. 可疑的真理———福柯“谱系学”之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3) : P37 -39.[3]杨和平. 先觉者的足迹: 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内容提要[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P1.[4]杨和平. 先觉者的足迹: 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导论[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P4.[5]杨和平. 先觉者的足迹: 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导论[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P6.87
子) ———空间性( 浙江籍) 的自我理解,这种理解意味着作者将传统的资源纳入到现代话语的结构当中而发挥了作用。正如下图所示( 图 1、图 2) ,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事实支撑着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在中国音乐教育做出的贡献,而浙江省的区域空间则为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实践中国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提供了相对成熟的人文环境。此种理解充分说明了作者作为一次在中国现代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研究的谱系理论运用尝试是值得读者认真面对和体味的。图 1 - 存在的三边; 图 2 - 本书的三边。责任编辑: 李姝参考文献:[1]王耀华. 中国音乐教育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启示[J]. 中国音乐,,1999( 2) : P1 -4.[2]毛升. 可疑的真理———福柯“谱系学”之评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3) : P37 -39.[3]杨和平. 先觉者的足迹: 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内容提要[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P1.[4]杨和平. 先觉者的足迹: 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导论[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P4.[5]杨和平. 先觉者的足迹: 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导论[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P6.87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盛佳;吴传钧院士的人文地理思想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2 石崧,宁越敏;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J];地理科学;2005年03期
3 毛升;;可疑的真理——福柯“谱系学”之评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德民;李泽厚与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卢毅;;章门弟子与近代个性解放思潮[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3 高强,刘海玲;论梁启超的“大民族主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谭继东;近代西方思潮对青年毛泽东价值观念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梁真惠,陈卫国;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郭跃,王佐成;历史演进中的人地关系[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7 陈钊;发展西部经济核心区的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1期
8 罗峻;洪秀全、康有为大同理想之比较研究[J];船山学刊;2003年04期
9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10 陈长春,杨洪,袁开国;中国步入经济全球化的空间态势与顺应决策取偿问题探讨[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梁留科;中德土地生态利用比较研究及其案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6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赵春淦;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8 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小燕;西北地区植被背景值及演替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0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树欣;论梁启超对文献传播的贡献[D];苏州大学;2001年
2 彭江;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唐兵;近百年中国美育观念演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马金华;论康有为的科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史嵘;长江流域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6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曹飞;西部开发中榆林市PRED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8 袁佩球;国魂:20世纪铸造的中华民族精神——兼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中南大学;2002年
9 陈友良;理性化的思考与启蒙——严复思想体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华;邹韬奋与中国近代新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彦光,刘继生;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从整个科学体系的视角看地理科学的发展[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2 吴传钧;国际地理学发展趋向述要[J];地理研究;1990年03期
3 刘盛佳;关于经济地理学理论问题管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4 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年03期
5 吴传钧;展望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J];人文地理;1996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丰年;;倾听李叔同[J];北方音乐;2007年05期
2 陈净野;;李叔同与沈心工——兼议李叔同《送别》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人民音乐;2007年05期
3 刘彦民;;像李叔同那样做老师——读《我的老师李叔同》有感[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6期
4 孙继南;李叔同歌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音乐研究;2000年01期
5 任卫新;;词海钩沉(九) 李叔同的国之情怀[J];词刊;2009年09期
6 张霖;;长亭外、古道边——李叔同的歌词创作[J];文史知识;2011年09期
7 廖辅叔;中国近代最早收入大量音乐条目的百科词典[J];音乐研究;1991年03期
8 俞绂棠;我国近代早期艺术家李叔同[J];中国音乐;1982年03期
9 孙继南;李叔同歌曲研究之历程与思考[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10 杨和平;论李叔同的生命轨迹与音乐贡献[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成秀;;沈心工与白话文——兼论我国近代白话体歌曲创作的初始阶段[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舒展;时代与歌声[N];贵阳日报;2007年
2 荆州市政协文史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 刘作忠;中国近代国歌的演变[N];北京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刁艳;众院长聚首议办学新招[N];音乐周报;2008年
4 钟艺;儿童歌曲需要与时俱进[N];西藏日报;2004年
5 于平;赫赫武风凛凛行[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居其宏;浊者自浊[N];音乐周报;2011年
7 古筝;新春传心曲 新马载誉归[N];音乐周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单红;乘着音乐的翅膀[N];无锡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燕志华 顾雷鸣;百年的回声 心灵的交响[N];新华日报;2009年
10 王次p
本文编号:2544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54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