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梅兰芳》配乐随想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燕;;清末民初北京戏班的经营状况[J];文史知识;2010年01期
2 Jeff Bond;宋玉辉;卞钰涵;;乐评[J];英语知识;2010年01期
3 邵华;;音乐小百科(十三)——交响曲[J];琴童;2010年02期
4 欧南;;中国现代音乐与《蝶恋花》[J];作家;2010年01期
5 孔祥雨;;一歌相连半世情[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0年01期
6 ;作曲家王祖皆、张卓娅[J];歌迷大世界(江南音乐);2010年01期
7 徐恒足;;梅兰芳小题大做[J];文化交流;2010年01期
8 谢荣;丁黎;;梅兰芳学画逸事[J];名人传记(上半月);2010年01期
9 戴问天;;一人三面莫扎特[J];歌剧;2010年01期
10 居其宏;许晓明;;戏剧动作与歌剧音乐的戏剧性展开——评歌剧《楚霸王》的一度创作[J];歌剧;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式锴;;有关和声专业课教学根基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刘康华;;和声教学中调性扩张技巧的深化与功能关系的拓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锦宣;;和声分析课中等和弦转调的教学思路[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甘璧华;;21世纪中国“传统和声教学”的问题与应对[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姜之国;;和声·涅i谩髑究坪蜕萄舾晌侍獾乃伎糩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樊祖荫;;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三题[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高为杰;;和声的音乐意义[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徐平力;;和声教学中的近现代和声理论[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何佳玲;;罗忠昒先生教我们学和声——浅论勋伯格和声体系[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吴霜;;和声共同课教学中和声分析的思维与视角[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评论员、作家 肖复兴;京剧:老的好?新的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立元;民乐创新向何处[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丁维峻;老艺术家当再立新功[N];人民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姗姗;求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坐标[N];人民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翟群;国家京剧院:开年大戏扬国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于帆;《生活秀》:找准京剧传承与发展的平衡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翟群;国家京剧院:开年大戏扬国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于帆;《生活秀》:找准京剧传承与发展的平衡点[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本报特约评论员、作家 肖复兴;京剧:老的好?新的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10 丁维峻;老艺术家当再立新功[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欣欣;序列理念的笃行者——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钢琴曲I-XIV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朱琳;对珀·纽加德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中期“层次化结构”技术的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王晶;肖斯塔科维奇晚期弦乐四重奏音乐语言与结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4 周佼佼;电子音乐作品的“分层解读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5 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6 朱平;倾听泠泠之音:古代绘画中的听觉意趣[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7 李丽敏;文化的嫁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林苗;中国新教赞美诗集《普天颂赞》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9 檀革胜;武满彻晚期乐队作品的音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庞莉;克热内克弦乐四重奏中的十二音技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章菡;浅析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2 徐定兴;威尔第歌剧《唐卡洛》中唐卡洛音乐形象塑造与分析[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3 张铁译;以八首经典重唱为例谈西方歌剧中的重唱艺术[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4 梁洁;神来之笔[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5 曲云;莫扎特与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之比较[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6 孔令玲;豫剧表演家陈素真艺术风格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7 金鑫海;从《沃采克》到《露露》[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8 安东;威尔第歌剧《路易莎·米勒》的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9 魏榕;动画电影中的视听互构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10 孔轶;黄自清唱剧《长恨歌》中的民族性[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3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64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