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风音乐”是20世纪以来华语乐坛出现的一种以“古今交融、雅俗并置”为主要艺术特色的、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典雅、唯美的音乐风格。“中国风”歌词文本大量化用古代诗词歌赋和文学历史典故,散发出浓郁的“中国韵味”,是中国特有的美学意境的延伸,也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与文本研读价值。“中国风”歌词的最大价值在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呈现与意境回归,这是一种对自身文化的诉求与顺应。目前学界的研究虽已覆盖“中国风”音乐的方方面面,但单一视角和随机选例的研究居多,鲜有基于大型曲库资源对“中国风”歌词文本进行全面的语言学和文化学分析的研究,也缺少从语言与文化传播的理论视角对这一音乐文化现象及其流行原因所作的宏观思考。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通过自建语料库和归纳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近40年来的“中国风”歌词语料(采用“类中国风”概念,包括20世纪以邓丽君为代表的“近中国风”;本世纪初开创的,以周杰伦、方文山为标志的“纯粹中国风”;以及2004年之后兴起于网络并逐渐流行的,以董贞、“墨明棋妙”原创音乐团队为代表的“古风音乐”)进行深入的语言学、文化学描写,分析其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承样态,为鉴赏、创作这类音乐提供借鉴与指导。在此基础上,从“语言与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结合“受众接受”理论分析了“中国风”歌词的流行原因,并对其跨文化传播模式和路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引起学界对“中国风”流行文化现象的关注。语言学层面,通过对歌词声韵艺术(韵律)、语法活用(语法)、语体风格(语体)、修辞技法(修辞)等方面的分析可知,“中国风”歌词整体呈现出“声韵和谐、平仄相间”“参差其辞、错落有致”“异语并置、文白夹杂”“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纳雅入俗、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以及古朴、典雅、唯美的艺术特色。文化学层面,以“中国元素”为典型代表的一系列“文化符号(系统)”,作为“中国风”歌词最重要的意象表征,不仅能全面体现“中国风”音乐的文体风格,还能表达歌词作品的内涵意指,甚至折射深层的社会文化心理。“中国风”歌词还具有较为固定的符号生成机制与符号选用心理,其中诸多带有中国元素、古典色彩的文化符号,正是当前其文化生产链条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此外,还可以从文化传承样态的角度,将搜集到的歌词作品划分为“原貌呈现”“古今交融”“古为今用”等三种类型。语言与文化传播层面,本文从受众接受的“外部条件”(包括受众接受的社会语境、文化经验的积累、文化认知的培养等角度)与“内部心理”(包括受众在“直觉感受”“情感共鸣”“想象空间”等维度上的审美体验)两个层面,具体剖析了“中国风”歌词的流行原因。此外,本文还总结了“中国风”歌词的“流行文化路径”与“跨境传播机制”,并针对“中国风”歌词在流行语境中的跨文化传播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最后,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小见大”,仅从一个流行音乐现象出发,便可全方位触及音乐、语言、文学、文化、传播等多个学科之间的理论与实践接口。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61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波;张洋;周夏宇;宁叶子;李润阳;鲍蔚萌;魏志峗;杨梦晴;;2015年跨文化传播事件评析[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5年00期
2 倪佳乐;;新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应用与跨文化传播[J];传播力研究;2018年33期
3 暴华英;;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之我见——从汉学家安乐哲谈起[J];对外传播;2019年03期
4 秦怀;;21世纪电影跨文化传播现状与趋势刍议[J];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04期
5 张卓娅;;做好跨文化传播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J];中国广播;2019年04期
6 赵阳;;论国家品牌形象的融媒体塑造以及跨文化传播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05期
7 张效梅;杨子夜;;跨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研究[J];北极光;2019年02期
8 潘泽湖;;新媒体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脉络[J];福建茶叶;2019年02期
9 欣妍妍;;翻译的跨文化传播功能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6期
10 孙嘉曼;;文化品牌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以美国漫威电影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雅洁;;以近代天津为例:国家形象对体育跨文化传播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2 黄兆媛;;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跨文化传播的价值分析与研究[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姜飞;;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思想史起点[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蒋艳杰;;申奥片跨文化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解读——以北京奥运会为个案研究[A];2012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探索论文集[C];2012年
5 杨U,
本文编号:2695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695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