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音乐人类学的思考与写作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张世英;;“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马启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三次文化变革[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4 田友谊;教育研究:走向生活体验——马克斯·范梅南教育学研究方法论探微[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5 王鉴;教学论的表述危机与研究转型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6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陈业奎;;图书馆学专业学术评价的难点[J];图书与情报;2006年02期
8 邓治文;论文化认同的机制与取向[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卢长宝;企业文化效率的经济学解释[J];当代财经;2002年02期
10 李其瑞;法律与文化:法学研究的双向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牛静;;雄辩建构事实?——从修辞学视角分析西方新闻报道的传播技巧[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王健;;明清江南士绅的祠祀观念:以苏松为中心的考察[A];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7 毕天云;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秦海滢;明代山东教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红军;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星蕾;双歧路向 静穆人生——感知沈从文[D];西北大学;2001年
2 彭艳崇;当代中国村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陆春萍;失落的声音[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潘梅芳;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西方形象[D];暨南大学;2003年
5 樊改霞;多元文化中学生交往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军;论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吕红芳;我国部分高校研究生休闲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8 谢锦霞;现代教育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晓燕;从文化冲突到文化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薛源;语文教育的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管建华;;鲍曼(Wayne D.Bowman)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新实用主义哲学趋向简析[J];中国音乐;2009年03期
2 管建华;;后现代音乐人类学的思考与写作[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何纯梁;;对后现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几点思考[J];北方音乐;2011年10期
4 管建华;;音乐家族相似性与多元文化音乐审美论[J];中国音乐;2010年01期
5 朱宁宁;杨九华;;后现代教育理念对西方音乐史教学的启示[J];人民音乐;2010年01期
6 王nI;;什么“音乐”的美学——宋瑾博士学术报告小记[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霍旭初;也谈“振兴丝绸之路音乐”[J];人民音乐;1987年01期
8 管建华;东西方音乐的相遇:融合与分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维诺格拉多夫;蔡际洲;;阿萨菲耶夫论东方音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10 黄婉;宋瑾;;我与音乐人类学:当下最关注的论题(七)——宋瑾教授访谈录[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红;把触角伸向四面八方[N];音乐周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婷;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教学评价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766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76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