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黄友棣声乐作品演唱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5:45
   黄友棣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一生在多所音乐类高等院校任教,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工作也得到普遍的认可。这位多才音乐家的创作作品涵盖了声乐、合唱、歌剧等类型,从80年代开始,他与作曲家林声翕、韦瀚章在港台音乐界就有“岁寒三友”之称,其很多声乐作品长期以来在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也是声乐演唱者必备的曲目。但是由于黄友棣在两岸三地的特殊身份,资料来源和跨地区交流条件所限,使得众多音乐学者对他的作品及生平都不甚了解。为了能较全面的认识黄友棣先生,本文以时间为节点,从先生各个时期声乐作品的作曲技法特征以及演绎风格入手,并针对不同时期代表作,对其作品的演唱技巧及其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进行全面分析。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对其不同时期声乐作品的演唱分别从情感处理、演唱技巧及旋律特征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作以论述,并且将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以整理分析。第二部分为黄友棣的早中期作品概述分析,首先通过黄友棣在早中期不同背景下的创作特征分别从黄友棣的生平、经历进行背景分析,并且以艺术歌曲《杜鹃花》、《黑雾》和《秋花秋蝶》为例,通过曲式结构、旋律分析及演唱实践等进行音乐分析,叙述了在不同背景下,黄友棣从最开始模仿西方和声创作技法到不断学习突破在其创作风格并且结合中国古典和声与现代和声建立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和声方法体系的过程。第三部分则是对黄友棣晚期的艺术诗曲包括古诗词《琵琶行》以及艺术歌曲《遗忘》,从诗作与曲作结合特征、曲式结构、旋律分析以及演唱实践等方面进行音乐分析。最后一部分则着重叙述了通过对黄友棣先生创作特征的总结,将其早中晚期的艺术创作特征进行归类与对比。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黄友棣部分声乐作品的演唱研究,能使黄友棣与他的作品得到更多的关注。同时也希望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实践研究为演唱者和教学者提供借鉴。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616.2
【部分图文】:

杜鹃花


.如图2.1谱例所示:黄友棣在此句中模仿传统戏曲句尾拖腔的唱法,句子最后??一个字以二度或三度上下反复。拉长了歌词的节奏。演唱时可自由延长渐慢,乐??句前提前深呼吸,保证在良好的气息在完成乐句。声音要灵巧,这需要多用共鸣,??使用头腔多一些,不然声音在听觉上比较薄。小口换气跟下句的语气成对比。两??句语气要做出对比。第一个“像”弱一些,第二个“像”强调出来。”??

作品,音色,音量,歌词内容


????^?段引子?A?B??句、材料关系?^?_…一d|??小节数?7?4+4?4+4?4+4?2?4+8??调式、调性?E3?D?t?□?t?◎?T??2.2.2作品实践演唱研究??《黑雾》是一首戏剧性很强的声乐作品,虽然是一首艺术歌曲但其中的情绪??转变非常多。经历迷茫、恐惧、绝望、希望等的心理变化过程,和咏叹调的歌剧??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演绎前通过歌词背景了解及伴奏分析让我清楚歌曲情绪??的把握。这是一首男中音的作品,整个作品的音域不高,所以演唱这首作品时一??定特别注意每一段情绪的转变,音色调整,在表现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表情时音??色和音量的把握尤其重要。歌词内容的确切表达与情感的准确体现不仅需要控制??音量强弱,更要注重音色浓淡,特别是在表达情绪波动期间,其对曲目的演艺有??着很大的影响。如图2.2谱例所示:《黑雾》前两句。??5??

黄友棣声乐作品演唱研究


涛《秋花秋蝶》谱例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友平;;黄友平作品[J];文学港;2019年06期

2 凌先有;;黄友若 情系水利移民的老部长[J];中国老年;2017年12期

3 张慧超;;弹奏命运的交响曲——独臂黄友感恩励志故事速写[J];人民法治;2015年12期

4 沈发;东施效颦,新“三毛”舍命狂奔为“荷西”[J];公安月刊;2003年10期

5 唐艳明;;黄友阶:创新健康厨卫新标杆[J];城市住宅;2010年Z1期

6 吴限;;101岁老红军黄友端回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大家比过年还开心[J];工会博览(下旬版);2016年07期

7 黄殷夫;;出息[J];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19期

8 薛雪;;瓜香四溢[J];辽河;2019年09期

9 雪峰;;中国励志大师黄友,负重的爱风雨兼程[J];农村青年;2016年07期

10 潘忠;;折翼天使行万里 激情演讲公益情——访南宁点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黄友[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可欣;黄友棣声乐作品演唱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42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842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3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