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在中国海峡两岸接受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23:06
   奥尔夫教学法自20世纪下半叶引入我国以来,被广泛运用于音乐教育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观念“Elemental Music”蕴含着丰富多元的内涵。大陆对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的接受状况可分为两个阶段。在1980年到1995年的自发阶段中,更多地偏重教学实践,相对忽略奥尔夫教育观念。一些零散的对“Elemental Music”观念的认知,以“元素性音乐”的翻译和理解为主,显然这种形式化的解读有一定的片面性。在1995年至今的自觉阶段中,诸多学者开始关注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较多地认同修海林提出的“原本性音乐”的翻译,以及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乐本体”笼统概括“Elemental Music”内涵的说法。这样的翻译与理解为解读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带来全新视角,但仍存在着固化倾向与片面性。台湾地区对于“Elemental Music”的翻译做到不同语境不同处理,具体教学法中使用“基础性音乐”,研读思想观念时用“原始本然”,虽然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片面性,但在认识和运用的方式上有值得借鉴之处。通过分析大陆与台湾地区不同的接受状态可以得出,在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的翻译上应该采取一种相对开放的态度,不做过分固化的解读,才能客观地还原其丰富内涵。如果以这样的开放视角重新审视“Elemental Music”观念,则能够看到它是奥尔夫受德国新人文主义思潮、欧洲自然主义哲学等思想文化影响的产物;反映了奥尔夫反对人体僵化的技术训练,试图通过人体自身的律动和声势来连结音乐节奏和人的生命节奏,从而使人回归到一种自然自发状态的教育方法;其目的是个体的人格完善与人性塑造,而不是对人自由发展的框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材曲目与“Elemental Music”观念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既有具体方法,同时也体现了指导操作的方法论思考。只有给予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以独立性与完整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接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使之有效促进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
【学位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60-4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结构安排
第一章 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探源
    第一节 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在其原始文献中的含义
    第二节 奥尔夫儿童音乐教材曲目所呈现的“Elemental Music”观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接受
    第一节 中国大陆学者接受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的自发阶段
    第二节 中国大陆学者接受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的自觉阶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在中国台湾地区的接受
    第一节 奥尔夫教育体系在台湾地区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台湾学者对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的理解与运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接受问题的再思考
    第一节 对“Elemental Music”观念理解的片面性与封闭性
    第二节 从封闭性定义走向开放性理解
    本章小结
余论:回归奥尔夫“Elemental Music”观念的多元内涵与人文教育立场
谱例插图清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秀丽;原本性: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哲学沉思[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于贵祥;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思想的教学原则与实践[J];教育科学;2002年02期

3 修海林;音乐存在方式的美学研究[J];文艺研究;1999年04期

4 修海林;音乐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是如何提出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5 尹爱青;走向源泉──再论奥尔夫的本原性思想[J];中国音乐教育;1997年06期

6 修海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述评[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7年04期

7 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理论新构[J];文艺研究;1996年05期

8 李妲娜;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纪念奥尔夫诞辰100周年[J];中国音乐教育;1995年04期

9 郁文武;;奥尔夫学院听课记[J];中国音乐教育;1989年05期

10 许卓娅;;奥尔夫教学法教学实例及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1989年01期



本文编号:2843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2843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8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