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
发布时间:2021-03-27 03:55
贺绿汀先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界中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创作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给后来的音乐家们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贺绿汀先生的-生共创作了260多部作品,涉及的体裁和内容非常的广阔。他的作品多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时代特色,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并以构思严谨,语言朴实、形象生动、手法简练而著称。《十三陵水库》是由贺绿汀先生独创的一首具有典型中国民族风格的合唱作品,也是作曲家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作品。在本作品中他创作性的把近代欧洲作曲技法与本民族的音乐传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符合中华民族审美习惯的音乐风格。同时本部合唱作品的和声配置也是他成熟期的代表作,值得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分析。本文总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贺绿汀先生的生平及其《十三陵水库》的背景做简略的介绍;第二部分是对整个作品的调式调性及其布局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对本作品和声技法的剖析;第四部分是对本部作品中是所用的复调手法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是对全文的总结,是对贺绿汀先生所运用的多技法声的表现作用进行分析。本文分析了贺绿汀先生《十三陵水库》大合唱的创作手法和多声技...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贺绿汀与《十三陵水库》
1.1. 贺绿汀生平简介与艺术成就
1.1.1 贺绿汀的生平
1.1.2 贺绿汀的艺术成就
1.2 《十三陵水库》大合唱
1.2.1 《十三陵水库》的创作背景
1.2.2 《十三陵水库》的内容概述
第二章 调式特点与转调手法
2.1 调式结构的多样化运用
2.1.1 民族五声性调式的广泛运用
2.1.2 作为伴奏的自然调式运用
2.1.3 带有民族风格的自然调式
2.2 灵活自如的转调手法
2.2.1 直接转调
2.2.2 旋宫转调
2.2.3 同主音转调
2.2.4 五声调式交替
第三章 和声技法特点
3.1 富有民族特色的和弦结构
3.1.1 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
3.1.2 省略音和弦的运用
3.1.3 代替音和弦的运用
3.1.4 附加音和弦的运用
3.1.5 非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
3.2 民族化的和声进行
3.2.1 功能性进行
3.2.2 色彩性进行
3.2.3 线性进行
3.2.4 平行进行
3.2.5 模进进行
3.2.6 艺术化的终止式
第四章 复调技法特点
4.1 对比手法的运用
4.1.1 鲜明的形象对比
4.1.2 固定音型式对比
4.1.3 长音衬托式对比
4.2 模仿手法的运用
4.2.1 简单模仿
4.2.2 卡农模仿
4.2.3 变化模仿
4.3 支声复调的运用
4.3.1 分合式支声写法
4.3.2 装饰性的写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02835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贺绿汀与《十三陵水库》
1.1. 贺绿汀生平简介与艺术成就
1.1.1 贺绿汀的生平
1.1.2 贺绿汀的艺术成就
1.2 《十三陵水库》大合唱
1.2.1 《十三陵水库》的创作背景
1.2.2 《十三陵水库》的内容概述
第二章 调式特点与转调手法
2.1 调式结构的多样化运用
2.1.1 民族五声性调式的广泛运用
2.1.2 作为伴奏的自然调式运用
2.1.3 带有民族风格的自然调式
2.2 灵活自如的转调手法
2.2.1 直接转调
2.2.2 旋宫转调
2.2.3 同主音转调
2.2.4 五声调式交替
第三章 和声技法特点
3.1 富有民族特色的和弦结构
3.1.1 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
3.1.2 省略音和弦的运用
3.1.3 代替音和弦的运用
3.1.4 附加音和弦的运用
3.1.5 非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
3.2 民族化的和声进行
3.2.1 功能性进行
3.2.2 色彩性进行
3.2.3 线性进行
3.2.4 平行进行
3.2.5 模进进行
3.2.6 艺术化的终止式
第四章 复调技法特点
4.1 对比手法的运用
4.1.1 鲜明的形象对比
4.1.2 固定音型式对比
4.1.3 长音衬托式对比
4.2 模仿手法的运用
4.2.1 简单模仿
4.2.2 卡农模仿
4.2.3 变化模仿
4.3 支声复调的运用
4.3.1 分合式支声写法
4.3.2 装饰性的写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02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10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