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运用中和弦结构的风格化处理(上)——论纯五声和声材料的构成、运用思维与处理技法
发布时间:2021-06-18 21:12
"和声运用上的民族风格问题"自中国作曲家将和声作为多声部音乐创作的技术基础时便发生了,并且对和弦结构风格化处理的探索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虽然纯五声特性的音高材料在当代音乐创作中已被运用于多元化的音高组织思维与技术之中,但在传统调性范围内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的运用经验,依然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意义。本文先简要回顾了自20世纪10年代以来,中国作曲家在和声运用中探索和弦结构风格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进而以五度音列为基础深入探讨了纯五声和声材料构成的内在因素、分类及其结构特点,并在评述它们"积极"与"消极"面的同时,提出了营造"准根音"是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关键;最终对纯五声和声材料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思维与具体技法作了分类阐述。
【文章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前言
一、和弦结构风格化处理的历史回顾
(一) 20世纪10、20年代———和弦结构风格化探索的最初起步
1.20世纪10年代
2.20世纪20年代
(二) 20世纪30、40年代———和弦结构风格化探索的快步前行
1.20世纪30年代
2.20世纪40年代
(三) 20世纪50至70年代———和弦结构风格化探索的深化发展
(四) 20世纪80年代起———和弦结构风格化探索的多元趋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本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重要论著——评樊祖荫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J]. 刘康华. 音乐研究. 2005(03)
[2]“山歌社”成立的前前后后——在中国现代音乐史研讨会上的发言[J]. 谢功成. 音乐研究. 1992(01)
本文编号:3237391
【文章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前言
一、和弦结构风格化处理的历史回顾
(一) 20世纪10、20年代———和弦结构风格化探索的最初起步
1.20世纪10年代
2.20世纪20年代
(二) 20世纪30、40年代———和弦结构风格化探索的快步前行
1.20世纪30年代
2.20世纪40年代
(三) 20世纪50至70年代———和弦结构风格化探索的深化发展
(四) 20世纪80年代起———和弦结构风格化探索的多元趋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本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重要论著——评樊祖荫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J]. 刘康华. 音乐研究. 2005(03)
[2]“山歌社”成立的前前后后——在中国现代音乐史研讨会上的发言[J]. 谢功成. 音乐研究. 1992(01)
本文编号:3237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323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