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鲁西南嘉祥县伊氏鼓吹班社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10:33

  本文关键词:鲁西南嘉祥县伊氏鼓吹班社调查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鼓吹乐 伊氏鼓吹班社 民间婚丧礼俗 调查与研究


【摘要】:鼓吹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重要的乐种之一,它是以吹奏乐器与打击乐器为主的器乐合奏形式。根植于古老音乐文化的鼓吹乐经过两千余年的漫长跋涉,以其灵活轻巧、粗狂豪放的艺术风格和独有的艺术价值为世人所注目。鲁西南鼓吹乐是山东鼓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鼓吹乐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遐迩,在整个鼓吹乐领域中独树一帜。 本文的研究对象以山东嘉祥民间鼓吹艺人伊双来为核心的鼓吹班社,伊双来在长期的从艺生涯中,,积淀了丰富的鼓吹乐素养,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钻研与磨练,造诣日渐精深,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2010年成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并奠定班底的伊双来鼓吹班社,并于2008年2月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鲁西南鼓吹乐代表性传承人,成为嘉祥地区乃至整个鲁西南鼓吹乐的主要代表人之一,对其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嘉祥地区的民俗活动及其活跃在这些民俗仪式中的伊氏鼓吹班社进行跟踪调查,从音乐学、民族音乐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阐释鼓吹乐历史渊源、文化环境、风格形态,思考乐班、仪式、鼓吹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社会来认识它,也通过它来窥视社会,阐述在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中,鼓吹乐仍然拥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课题研究缘起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及成果 第二部分,从鼓吹乐及山东鼓吹乐的历史入手,主要通过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简要介绍嘉祥鼓吹乐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三部分,介绍嘉祥县伊家鼓吹班社。主要从班社创始人—伊双来的生平及成就开始,根据大量的实地考察,记述班社的成员,传承方式、特点以及班社现状和收入状况,从侧面了解班社的发展以及艺人的社会地位的变化。 第四部分简要介绍和分析了鼓吹班社所使用的乐器、班社的编制、民俗活动中的演奏方式和常用乐曲。 第五部分仪式,以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分别记述了民间葬礼仪式和婚礼仪式的仪式过程,并详细描述鼓吹乐在仪式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鼓吹乐在民俗礼仪中的功能及意义。 第六部分对现代社会中,鼓吹乐的发展及传承的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作为传统音乐的鼓吹乐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积极的迎接新文化,新音乐的冲击,不断吸取养分来充实自身,适应潮流的发展。概述了鲁西南鼓吹乐目前所面临的传承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鼓吹乐 伊氏鼓吹班社 民间婚丧礼俗 调查与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9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1 绪论8-13
  • 1.1 研究缘起8
  • 1.2 研究现状8-11
  • 1.3 研究方法11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3
  • 2 山东嘉祥鼓吹乐简述13-20
  • 2.1 山东鼓吹乐的起源13-14
  • 2.2 山东鼓吹乐的流派及分布14-16
  • 2.3 嘉祥鼓吹乐的生存环境16-18
  • 2.4 嘉祥鼓吹乐的发展现状18-20
  • 3 伊氏鼓吹班社之现状分析20-30
  • 3.1 伊双来从艺小传20-22
  • 3.2 班社人员和传承特点22-24
  • 3.3 教育传承方式24-26
  • 3.4 活动状况26-27
  • 3.5 经济收入27-28
  • 3.6 艺人的身份地位28-30
  • 4 伊氏鼓吹班社的表演特征30-42
  • 4.1 乐器30-34
  • 4.1.1 吹奏乐器30-33
  • 4.1.2 打击乐器33
  • 4.1.3 其他乐器33-34
  • 4.2 乐队34-35
  • 4.2.1 乐队编制34
  • 4.2.2 演奏形式34-35
  • 4.3 乐曲35-42
  • 4.3.1 曲目来源35-36
  • 4.3.2 乐曲运用36-37
  • 4.3.3 乐曲分析37-42
  • 5 伊氏鼓吹班社与民间礼俗互为关系的阐述42-54
  • 5.1 丧葬仪式42-46
  • 5.2 婚礼仪式个案46-50
  • 5.3 婚丧礼俗中鼓吹乐的功能分析50-54
  • 6 关于伊氏鼓吹班社的现时思考54-60
  • 6.1 对鼓吹班社的“传承性”思考54-57
  • 6.1.1 伊氏鼓吹乐班社透视出的传承问题54-56
  • 6.1.2 引发的思考56-57
  • 6.2 新元素的出现57-60
  • 6.2.1 家什的新规格57-58
  • 6.2.2 自我升级58-59
  • 6.2.3 女演员的切入59-60
  • 结语60-62
  • 附录62-74
  • 参考文献74-77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77-78
  • 后记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广亮;;沂蒙山区费县民俗与鼓吹乐研究——喜事[J];黄河之声;2011年14期

2 杨朝明;鲁国礼乐传统研究[J];历史研究;1995年03期

3 袁静芳;鲁西南鼓吹乐的艺术特点[J];音乐研究;1981年03期

4 项阳;;当下传统音乐与民间礼俗的依附与共生现象[J];音乐研究;2005年04期

5 张振涛;;追寻唢呐——晋北鼓吹乐的平叙与深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年03期

6 陈月书;;山东派唢呐概述[J];剧作家;2007年06期

7 孙云;奏笙鼓可传悲意 鸣管笛堪寓哀情——解读山东鼓吹乐在丧葬礼俗中的文化意义[J];齐鲁艺苑;2005年03期

8 王希彦;鲁西南鼓吹乐中的“穗子手法”[J];人民音乐;1984年07期

9 岳雷;;文化遗产保护在变革中发展——鲁西南鼓吹乐的保护思路[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10 朱建明;对中国传统仪式音乐概念的认识[J];上海艺术家;1999年03期



本文编号:5624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5624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7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