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套曲《冬之旅》的声乐教学设计及其意义
本文关键词:论套曲《冬之旅》的声乐教学设计及其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舒伯特 艺术歌曲 《冬之旅》 声乐教学 男声
【摘要】:文章针对我国高等院校美声唱法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利用声乐套曲《冬之旅》对男声的声乐教学提出一套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并且将该方案加以阐述,分析作品的难点。旨在为训练学生的声音上制定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教学计划。针对教学对象进行阐述,对教学对象进行细化分析归类,将作品进行分析,让不同声部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学习这部作品。在文章中分析教学上所面临的困难。探讨如何利用一部声乐套曲将学生歌唱中存在问题进行调整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歌唱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对这一作品的研究与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德奥艺术歌曲,,掌握舒伯特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
【关键词】:舒伯特 艺术歌曲 《冬之旅》 声乐教学 男声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16.2
【目录】:
- 中文摘要6
- Abstract6-7
- 绪论7-11
- 一、 本论文写作的缘起7-8
- 二、 研究的创新性及意义8-9
- 三、 所运用的理论及方法9-11
- 第一章 《冬之旅》的教学现状分析11-14
- 第一节 《冬之旅》的教学现状11-12
- 第二节 教学对象存在的问题12-14
- 第二章 套曲《冬之旅》的声乐教学设计14-51
- 第一节 一二年级的教学设计及作品解析14-34
- 一、 曲目选择与教学设计14-18
- 1. 《虚幻的太阳》的教学设计15
- 2. 《菩提树》的教学设计15-16
- 3. 《冻泪》的教学设计16
- 4. 《晚安》的教学设计16
- 5. 《白发》的教学设计16-17
- 6. 《泪洪》的教学设计17
- 7. 《在河上》的教学设计17
- 8. 《鬼火》的教学设计17-18
- 9. 《休息》的教学设计18
- 10. 《孤独》的教学设计18
- 11. 《乌鸦》的教学设计18
- 二、 教学作品解析18-34
- 1. 《虚幻的太阳》18-19
- 2. 《菩提树》19-21
- 3. 《冻泪》21-22
- 4. 《晚安》22-24
- 5. 《白发》24-26
- 6. 《泪洪》26-27
- 7. 《在河上》27-30
- 8. 《鬼火》30-31
- 9. 《休息》31-32
- 10. 《孤独》32-33
- 11. 《乌鸦》33-34
- 第二节 三四年级的教学设计及作品解析34-50
- 一、 曲目选择与教学设计35-39
- 1. 《路标》的教学设计36
- 2. 《春梦》的教学设计36
- 3. 《旅店》的教学设计36
- 4. 《邮车》的教学设计36-37
- 5. 《风信旗》的教学设计37
- 6. 《最后的希望》的教学设计37
- 7. 《在村庄里》的教学设计37
- 8. 《凝结》的教学设计37-38
- 9. 《勇气》的教学设计38
- 10. 《暴风雨的早晨》的教学设计38
- 11. 《回顾》的教学设计38
- 12. 《幻觉》的教学设计38-39
- 13. 《老艺人》的教学设计39
- 二、 教学作品解析39-50
- 1. 《路标》39-40
- 2. 《春梦》40-42
- 3. 《旅店》42
- 4. 《邮车》42-43
- 5. 《风信旗》43-44
- 6. 《最后的希望》44-45
- 7. 《在村庄里》45
- 8. 《凝结》45-46
- 9. 《勇气》46-48
- 10. 《暴风雨的早晨》48-49
- 11. 《回顾》49-50
- 第三节 《冬之旅》名家演绎版本推荐50-51
- 一、 Fischer-Dieskau 的 60 年代版,钢琴:Demus50
- 二、 Fischer-Dieskau 的 1979 版,钢琴:Barenboim50
- 三、 沈洋的 2006 版,钢琴:张亮50-51
- 第三章 套曲《冬之旅》的教学意义51-54
- 第一节 有助于奠定男声的技术基础51-52
- 第二节 有益于学生理解德奥艺术歌曲52-54
- 结语54-56
- 主要参考文献56-5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雅丽;;对高校艺术教育建设的几点构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吕茵;陈茜;;轻声唱法对花腔演唱的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艳芸;;缥缈远逸,诡谲a\思——浅析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4 李晓丽;;对高师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5 魏桂珍;;谈儿童声乐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张红霞;肖俊俊;;古希腊声乐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7 王莉慧;;浅谈视唱中的情感表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8 贾洪伟;;《比较语音学概要》的译介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9 胡庆生;;歌剧与艺术歌曲的特点对比[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刘临洪;;文人画墨色与声乐音色[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丹;;音乐审美的共性与个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周雪丰;钢琴音乐的力度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健;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范晓峰;音乐理解现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9 高拂晓;期待与风格[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10 资利萍;感性的呼唤[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栾庆伟;论武术套路的表演艺术[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曹海萍;改革开放以来女中音声乐文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戈宁;东北民歌女性角色演绎的“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卓;借鉴、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园园;张千一影视歌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廖婷;王中山筝乐艺术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谢菁;基于声乐演唱的艺术美探究中国民族声乐之“韵”[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楠;普通高等院校声乐教学手段与教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42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74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