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遇秋手风琴作品创作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08:22
本文关键词:李遇秋手风琴作品创作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李遇秋 手风琴 《广陵传奇》 《惠山泥人印象》 创作特征
【摘要】:李遇秋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在其一生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手风琴作品,为我国的手风琴艺术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手风琴本是一件舶来乐器,在进入我国初期,大家所演奏的手风琴作品大多都是国外的作品。在手风琴艺术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中,众多的作曲家投入到手风琴作品民族化创作的热潮中,李遇秋先生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李遇秋先生在不同时期,创作了很多具有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手风琴作品。如《天女散花》、《京剧脸谱》、《红叶抒情》、《广陵传奇》等等。李遇秋先生的手风琴作品创作题材丰富、风格鲜明、意蕴深远,尤其是每一首作品都风格迥异,巧妙的将外国的现代手风琴创作手法与我国传统的音乐创作手法相结合起来,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除此之外,李遇秋先生的手风琴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实践性。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是精雕细琢的精品,结构合理,织体丰富,却又非常适合演奏。其中深刻的民族内涵无不彰显着创作者深厚的琴技功底。现在,,李遇秋先生创作的手风琴作品依然彰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手风琴教学、表演及比赛所重点选择的曲目。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的:第一章是对李遇秋先生手风琴作品创作特征的分析,包括对李遇秋先生生平及创作历程、对其手风琴作品中西洋创作技法的解读以及民族创作技法的解读。第二章是以李遇秋先生创作的两部作品为例,分别以《广陵传奇》、《惠山泥人印象》中的两部作品《六子戏弥陀》、《京剧脸谱》中的艺术特色及演奏手法进行了探讨,以展示李遇秋先生手风琴创作的风格特征。第三章是对李遇秋先生手风琴作品的审美分析,从中西合璧、艺术风采,神韵与气韵以及李遇秋作品中呈现的审美内涵对后来的手风琴作品创作的启示。 以上是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也在此追忆刚刚离世的李遇秋先生,感谢他一生对我国手风琴事业做出的贡献,以及为我们后人留下的这些千古不朽的伟大作品。
【关键词】:李遇秋 手风琴 《广陵传奇》 《惠山泥人印象》 创作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2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一、 选题意义8
- 二、 文献综述8-10
- 三、 特色及创新点10-11
- 四、 研究方法及思路11
- 五、 研究内容11-12
- 第一章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创作特征分析12-20
- 第一节 李遇秋生平及创作历程回顾12-14
- 第二节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中西洋创作技法的解读14-16
- 第三节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中民族创作技法的解读16-20
- 第二章 《广陵传奇》及《惠山泥人印象》作品分析20-30
- 第一节 《广陵传奇》作品分析及演奏手法探讨20-23
- 第二节 《惠山泥人印象》作品分析及演奏手法探讨23-30
- 第三章 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审美及其地位30-32
- 第一节 中西合璧 异彩纷呈30
- 第二节 神韵与气韵30-31
- 第三节 中国手风琴发展史上的地位31-32
-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建柱;;李遇秋:把大半辈子心血融入《长征组歌》[J];湘潮;2007年06期
2 高洁;20世纪上半叶中国手风琴艺术的传播[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申波;中国军旅手风琴音乐的审美视角[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马瑜慧;;李遇秋手风琴作品的调式与和声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年02期
5 柳蕾;;朝花夕拾“长征”情 漫长岁月谱华章——纪念《长征组歌》创作45周年访作曲家李遇秋[J];小演奏家;2010年07期
本文编号:783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78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