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石屏彝族海菜腔发展趋势及传承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云南石屏彝族海菜腔发展趋势及传承对策研究
【摘要】:海菜腔是云南石屏地区彝族尼苏人千百年来创造出来的一种宝贵文化财富,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尽管石屏县委、县政府对海菜腔的保护、传承、发展采取了积极措施。然而,海菜腔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十分严重,海菜腔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正极速发生变异。特别是随着海菜腔曲子师傅年高渐逝后,海菜腔日益面临着断代、消失的危险。尤其是原始海菜腔受亟高的音乐基础条件限制,海菜腔传统传承已形成瓶颈。面对严峻的现实,笔者在对石屏地区以异龙镇、龙朋镇为中心展开了田野调查。论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海菜腔独特的本体结构及传承现状作系统总结、分析的同时,试对海菜腔的发展趋势作了探研。并顺应其发展趋势,根据石屏彝族海菜腔传承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海菜腔传承作些创新思考,具体从实施传承新方案,实现学校普及性传承及构建传承新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海菜腔传承的总体对策。
【关键词】:彝族 海菜腔 传承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07;G1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绪论7-12
- (一) 问题的提出7
- (二)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7-8
- (三) 研究现状8-10
- (四) 研究方法10
- (五) 研究内容10-12
- 二、石屏彝族海菜腔的本体结构12-21
- (一) 石屏彝族海菜腔的音乐特质12-14
- 1、旋律12-13
- 2、调式13
- 3、节奏13
- 4、拍子13
- 5、声部13-14
- (二) 石屏彝族海菜腔的唱词特征14-15
- 1、句式结构14
- 2、句式变化情形14-15
- 3、善用修辞手法15
- 4、唱词有鲜明的地方特色15
- 5、大量运用虚词15
- (三) 石屏彝族海菜腔的腔体结构15-21
- 三、石屏彝族海菜腔目前传承模式21-27
- (一) 师徒定点式传承21-23
- (二) 表演欣赏式传承23-24
- (三) 学校展演式传承24-25
- 1、桃园小学25
- 2、巴窝小学25
- (四) 家庭感染式传承25-27
- 四、石屏彝族海菜腔的发展趋势27-33
- (一) 现代文化的新视野音乐27-29
- (二) 民族文化的新商品音乐29-31
- (三) 民间文化的新民俗音乐31-33
- 五、石屏彝族海菜腔传承对策33-44
- (一) 实施海菜腔传承新方案33-36
- 1、村寨点式传承35
- 2、乡镇线式传承35-36
- 3、县市而式传承36
- (二) 实现学校普及性传承36-41
- 1、提高改革传统海菜腔传承的认识37-38
- 2、地域学校开展普及式传承的优势38-39
- 3、实现普及式传承海菜腔的关键39-41
- (三) 构建海菜腔传承新体系41-44
- 1、宣传教育形成自觉意识41-42
- 2、制度法规形成自慎机制42
- 3、远近规划形成期检目标42
- 4、内外科研形成合作机构42-43
- 5、专业队伍形成理想梯队43-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其祥;;异龙湖畔的原生天籁 彝族海菜腔[J];广播歌选;2010年12期
2 李悦;;“海菜腔”艺术风格初探[J];民族音乐;2009年01期
3 罗颖;;彝族姐弟海菜腔唱进大会堂[J];北方音乐;2007年02期
4 王洪伟;海菜腔与烟盒舞[J];风景名胜;2004年12期
5 李悦;;“海菜腔”传承的思考[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6期
6 王保德;;彝族海菜腔腔体结构及演唱规律[J];民族音乐;2007年05期
7 潘鹏;;施万恒、后宝云、阿家文 老哥儿仨的民歌路[J];广播歌选;2010年12期
8 罗琼芬;;云南彝族“海菜腔”的音乐特色探微[J];民族音乐;2011年02期
9 施黎蕊;;我们会一直把《海菜腔》传唱下去——第十二届青歌赛原生态唱法金奖获得者李怀秀、李怀福访谈录[J];民族音乐;2006年05期
10 王胜华;云南石屏县彝族民间表演艺术考察报告[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凌飞;丁桂芳;;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民族文化——对电影《花腰新娘》的人类学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杨定萍;;论高峰彝族原生态大刀舞的审美性和社会功能[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刘丽;;彝族“老虎笙”的文化流变[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4 立克达曲;;论毕教是古彝人形成彝民族的文化轴心[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吉朵拉火;;解析“■”字的形、音、义树立彝族族徽[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茶凤荣;;巍山县永安村彝族民风民俗[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智红;;永平彝族风俗录[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继超;;彝族神器铜铃及其历史文化信息承载属性探析[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余宏模;;彝族溮部扯勒家族考[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易谋远;;论彝族“毕摩”的地位、作用和性质[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沈强;海菜腔,烟盒舞[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2 柏忠林;“海菜腔”飞歌京城[N];云南日报;2004年
3 申波;滇南彝族“海菜腔”[N];音乐周报;2004年
4 王洪伟;海莱腔:唱出中国“民歌王”[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马东文;云南石屏:“花腰歌舞”创生之地[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胡江洪;石屏文化的魅力[N];云南日报;2007年
7 张婷;慕善村:花腰文化的传承点[N];红河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汪继武;石屏塑造“花腰”旅游品牌[N];云南日报;2006年
9 程丽银;石屏彝族花腰歌舞走进婚礼宴席[N];红河日报;2008年
10 祁龙邋朱薇;烂漫山花春无限[N];红河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华;道教与彝族传统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白兴发;彝族禁忌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3 许铭炎;四川彝族、新疆维族HLA-B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4 鲜益;彝族口传史诗的语言学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朴永光;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周继昌;稳定性同位素评价彝、藏族成年男子代表性膳食中铁、锌吸收率及膳食影响因素[D];四川大学;2005年
7 赵庆伟;中国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两民族血脂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环境与遗传)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8 赖声汉;彝族农民血压水平与尿电介质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报告[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6年
9 赵德光;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石林阿诗玛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曹柯平;中国洪水后人类再生神话类型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诗莹;石屏海菜腔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孟雷;海菜腔生态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3 胡s,
本文编号:887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88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