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坪山歌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7:05
本文关键词:榔坪山歌传承研究
【摘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益兴起的大背景下,本文从民俗学的视角,以田野调查为核心,以文本资料为辅助,对榔坪山歌的概况、传统传承、当代传承以及二者比较和传承过程中的难题、保护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介绍本课题的选题缘由;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概括目前学术界对榔坪山歌的研究现状;结合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了解榔坪山歌在当地的分布特色;根据已有资料,概括介绍榔坪山歌的形式以及曲牌。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阐述榔坪山歌的传统传承与当代传承,,包括在生产劳动中和生活习俗中的传统传承方式,以及利用新节日和借用旅游、教育、比赛等新资源所形成的当代传承方式。比较二者的优势与劣势,总结出二者的共性之处,为寻找新的传承之路提供借鉴。 第三部分(第五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探讨了榔坪山歌在传承过程中所出现的重要问题,分析了榔坪山歌保护工作中的重大缺失,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保护措施,其成果将为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榔坪山歌 传承 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绪论9-13
- 一、 选题缘由9-10
- 二、 本课题研究综述10-11
- (一) 榔坪山歌的收集和整理10-11
- (二) 榔坪山歌研究现状11
- 三、 创新及研究方法11-13
- 第一章 榔坪山歌概况13-19
- 一、 榔坪山歌的分布情况13-15
- 二、 榔坪山歌的主要内容15-19
- (一) 榔坪山歌的形式16
- (二) 榔坪山歌的曲牌16-19
- 第二章 榔坪山歌的传统传承19-27
- 一、 在生产劳动中传承19-23
- (一) 薅草劳动19-21
- (二) 剥苞谷劳动21-23
- 二、 在生活习俗中传承23-27
- (一) 在诞生礼和婚礼中的传承24-25
- (二) 在葬礼中的传承25-27
- 第三章 榔坪山歌的当代传承27-39
- 一、 运用新节日传承27-32
- (一) 文化节(七月一日)27-31
- (二) 儿童节31-32
- 二、 运用新方式传承32-39
- (一) 旅游传承32-34
- (二) 赛事传承34-35
- (三) 教育传承35-37
- (四) 交流传承37-39
- 第四章 传统传承与当代传承之比较39-45
- 一、 传统传承与当代传承的个性比较39-41
- 二、 传统传承与当代传承的共性展示41-45
- (一) 传承人的共性41-43
- (二) 传承模式的共性43-45
- 第五章 榔坪山歌的传承与保护45-51
- 一、 榔坪山歌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5-46
- (一) 对习歌者缺乏思想教育45-46
- (二) 对山歌的传承质量有所忽视46
- (三) 山歌传承范围被局限46
- 二、 对榔坪山歌保护的建议46-51
- (一) 对山歌本身的保护47-48
- (二) 对传承人的保护48-49
- (三) 对传承地区的保护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晓薇;;湖北长阳土家族原生态歌手“农民兄弟”生存现状调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2 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梁译元;;从长阳山歌探讨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J];大众文艺;2011年07期
4 但夏;李嵬;;湖北长阳山歌特点初探[J];歌海;2008年05期
5 高鸣;;鄂西高腔山歌演唱的声腔特色和润腔特色[J];大舞台;2010年11期
6 李静;Aggie;Gary Hynson;;土家山歌唱响中外友谊——国际友人欢乐酉阳行[J];重庆与世界;2010年12期
7 曾令娥;;土家山歌演唱之浅谈[J];大众文艺;2011年05期
8 贾雯鹤;章艳丽;;试论长阳土家民歌的意象和程式[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刘锡诚;;传承与传承人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李万进;鄂西高腔山歌演唱技法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本文编号:928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92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