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风格室内乐创作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12:03
本文关键词:蒙古族风格室内乐创作与发展研究
【摘要】:蒙古族风格室内乐,是蒙古族专业音乐创作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专业表现的依托形式,也是蒙古族音乐语言、创作技法探索、创新的主要平台。 通过时间、空间语境的梳理与阐述,以及对不同类型蒙古族风格室内乐作品的分析,试图对蒙古族风格室内乐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力求对蒙古族风格室内乐的创作特点、技法等作曲理论技术方面做出归纳与总结。 全文由绪论、正文与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以四个章节进行叙述。绪论中,笔者将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对研究现状、研究目的、资料的整理和搜集、研究方法与研究基本思路,以及章节安排等文章整体构思进行说明叙述。第一章,主要是从历时性与共时性角度对蒙古族风格室内乐形成的原因、发展阶段、阶段性的音乐特征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章,主要是以空间语境中的“物质空间”为叙述重点,阐述蒙古族风格室内乐产生与发展的空间语境。第三章、第四章主要是以作品实例出发,对蒙古族风格室内乐进行音乐本体方面的研究,包括对蒙古族风格室内乐类型的归型、归类,总结其创作技法特点。
【关键词】:蒙古族风格室内乐 物质空间 创作技法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0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9
- 一、名词界定9-12
- 二、研究目的12
- 三、资料搜集与研究现状12-15
-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15-17
- 五、章节安排17-19
- 第一章 蒙古族风格室内乐形成与发展的时间语境19-27
- 第一节 蒙古族风格室内乐产生的历史背景19-22
- 一、社会背景—社会的稳定与民族间文化的融合19-20
- 二、音乐文化根源—深厚、丰富的音乐文化20-22
- 三、直接原因—专业音乐团体的成立22
- 第二节 蒙古族风格室内乐的创作分期22-27
- 一、第一阶段—初创时期23-24
- 二、第二阶段—探索时期24-25
- 三、第三阶段—创新时期25-27
- 第二章 蒙古族风格室内乐形成与发展的空间语境27-39
- 第一节 东部音乐文化色彩核心区27-36
- 一、地理划分—以科尔沁草原为中心的地缘共享范畴29-31
- 二、音乐文化根源—丰富、夯实的音乐文化土壤31-33
- 三、社会历史根源—专业音乐的输入33-34
- 四、蒙古族风格室内乐音乐素材的选用34-36
- 第二节 中、西部音乐文化色彩区36-39
- 第三章 蒙古族风格室内乐的创作类型及特点39-48
- 第一节 依托—重塑型:(蒙古族)传统民族器乐类室内乐类39-43
- 第二节 碰撞—交融型:西洋器乐类室内乐43-46
- 第三节 自由组合型:中(蒙)西合璧类室内乐46-48
- 第四章 延续与创新——蒙古族风格室内乐创作技法的衍变与发展48-79
- 第一节 节奏的多元组合48-55
- 一、传统节奏的延续亦或创新重组49-51
- 二、非一致性节奏组合51-53
- 三、自由节奏组合53-55
- 第二节 传统音调结构的变化运用55-60
- 一、蒙古族民歌音调的典型结构55-56
- 二、民歌典型音调的变化运用56-60
- 第三节 线性织体的运用60-69
- 一、单线条织体61-62
- 二、线条叠置型织体62-67
- 三、点线相融型织体67-69
- 第四节 音乐结构的多元建构69-79
- 一、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结构69-71
- 二、“天然结构态”的衍伸71-79
- 结语79-82
- 参考文献82-86
- 致谢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伪满时期学校音乐教育概况[J];北方音乐;2010年07期
2 齐琨;;空间:仪式音乐分析中的一个维度——以上海南汇婚礼和丧葬仪式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庆歌乐;;蒙古族古典宴乐《阿斯尔》的传统器乐特征[J];内蒙古艺术;2006年02期
4 秦建平;;关于蒙古族民间器乐文化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艺术;2007年02期
5 贾达群;;结构对位——一种重要的结构现象与结构思维及技法[J];音乐研究;2006年04期
6 胡春梅;伪满时期内蒙古蒙古族学校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4年01期
7 李世相;;色拉西“潮尔”乐曲创作手法探究[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梁仲晖;;以现代作曲技法丰富蒙古族音乐风格——试析《蒙古族风格少年钢琴组曲集》作曲技法及演奏技法[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苗幼卿;;浅谈蒙古族民间器乐曲阿斯尔[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博特乐图;;当代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多元结构及其处境[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948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948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