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器乐论文 >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基督教堂蒙古族团契仪式音乐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8 22:32

  本文关键词: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基督教堂蒙古族团契仪式音乐个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基督教音乐 团契 赞美诗 礼拜仪式 仪式音乐


【摘要】: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一个外来的宗教。它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载体,同时作为一种宗教模式。信奉基督教的基督徒遍布世界各地,当他传入到这个蒙古族、汉族深入到了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不同民族中。在这些年以来对基督教、以及基督教的音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包括对宗教作品的关注、基督教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基督教与蒙古族的关系,基督教传入后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等进行了探索。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当基督教传入到我们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自然就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由此而来的蒙古族如何有效、自由信仰基督教呢?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基督教堂成立了一个蒙古族团契,本文就是在对这个蒙古族团契的现状调研。本文深入到呼和浩特市一个教堂中一个团契中来进行调研。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基督教堂蒙古族团契成立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呼和浩特市是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成立一个关于成立基督教蒙古族团契是很有必要的,除了可以用本民族的语言讲道、祷告、唱赞美诗,但是如何宣传、壮大和发展这个团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通过对蒙古族团契的调研,使我们了解了在内蒙古地区真正意义的蒙古族信仰基督教的小团体。虽然这个团契不是很强大,但仍可以做为一个基督教传入内蒙古地区展现其本土性和外来性的结合的一个典型。他这个团契,既保留了基督教的教义、以及传统文化的特性的同时也加入了内蒙古地区的特色,这一点在其基督教仪式音乐中便可以体现。这个团契发展壮大就会就进一步的扩大基督教的传播面,也会使基督教的福音传到更多的蒙古族人群中。这样就会让更多的蒙古族同胞有心灵寄托。从而进一步的促进基督教在本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基督教音乐 团契 赞美诗 礼拜仪式 仪式音乐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60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前言9-11
  •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9
  •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9
  •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9-10
  •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10-11
  • 第一章 新城区基督教堂的蒙古族团契仪式音乐历史11-23
  • 第一节 呼和浩特是新城区的基督教堂的发展现状11-12
  • 第二节 团契的定义12-13
  • 第三节 新城区基督教蒙古族团契成立的背景13-14
  • 第四节 蒙古族团契的仪式音乐的历史分为两部分14-15
  • 一、 蒙古族团契成立的初期14
  • 二、 蒙古族团契的成熟期14-15
  • 第五节 蒙古族团契建立的人员构成及现状15-23
  • 一、 蒙古族团契的人员构成15
  • 二、 蒙古族团契的现状15-16
  • 三、 蒙古族团契和青年团契的比较研究16
  • 四、 蒙古族团契基督教仪式音乐16-18
  • 五、 蒙古族团契中的仪式音乐的特色18-23
  • 第二章 新城区基督教堂蒙古族团契仪式音乐现状23-34
  • 第一节 、蒙古族团契在日常生活中的礼拜的记载23-25
  • 一、 生活中的礼拜程序23-24
  • 二、 蒙古族团契婚礼仪式程序24-25
  • 三、 圣剧《贪婪的先知》是蒙古族团契成员参加圣剧排演25
  • 第二节 对于重大节日的蒙古族团契仪式的记载25-32
  • 一、 关于圣诞节25-32
  • 二、 基督教的节日活动内容的音乐艺术化倾向32
  • 第三节 、蒙古族团契区别于其他的团契的最重要的特点32-34
  • 一、 蒙古族团契成员的民族都是蒙古族32-33
  • 二、 蒙古族团契的成员老龄化现象严重33
  • 三、 蒙古族团契的基督教宗教音乐仪式的条件放宽33
  • 四、 蒙古族团契的成员原来并没有宗教信仰33-34
  • 第三章 新城区基督教堂中的蒙古族团契仪式音乐思考34-37
  • 第一节 蒙古族团契促进基督教信仰进一步的传播34
  • 第二节 蒙古族团契的成立促进了西方基督教的传播发展34-35
  • 第三节 蒙古族团契的基督仪式中固定因素与可变因素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1
  • 附录41-53
  • 致谢53-54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南鸿雁;内蒙古中、西部天主教音乐的历史和现状[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996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qiyueyz/996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3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