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影像的网络服务
本文选题:影像 + 网络服务 ; 参考:《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硕士论文
【摘要】: 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已经到来!即报纸、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因其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多媒体性已成为第四大传播媒体形式。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在信息传播交流的各种媒介中起主导性的作用。摄影全面数字化后数字影像作为摄影的主要产品因其自身的信息量大、直观、生动、符合当今读图时代的需求、适应当今网络信息技术传播的特点,已经毫无置疑的成为当今互联网内容的主要载体之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图像部分在网页总体内容中占到29.5%,居第二位。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点击浏览器,打开任何一个网站,,图像就会映入你的眼帘。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去探讨影像的网络服务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现在网络影像的服务现状又是如何呢?影像的网络服务又到底改变了什么?本文正是基于上述问题展开论述。笔者在对网络影像进行梳理后,认为影像网络服务在给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的同时,正在对影像的传统文化语境和商业营销模式进行了一次新的构建。
[Abstract]:The era of network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has come! After newspapers, radio and television,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fourth largest form of communication media because of its interactivity, immediacy, openness and multimedia. And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t will play a leading role in various media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s the main product of photography, the digital image after full digitization of photography, because of its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intuitive and vivid, conforms to the demand of the times of reading pictures nowadays, and adapt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owadays. Has undoubtedly become one of the main carriers of Internet content today. According to the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2007 China Internet Development Statistics report, the image part of the overall content of the web page accounted for 29.5B, ranking second. So it'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as long as you click on the browser and open any website, the image will come into your eyes. Therefore, in this context to explore the image of the network service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So what is the status quo of network video service? What has the video web service changed?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bove-mentioned issues. After combing the network imag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image network service is constructing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commercial marketing mode of the image while providing the omni-directional and diversified service to the user.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4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贤波;;影像文化时代人的异化问题探析[J];东南传播;2011年07期
2 张倩;;对当前影视批评的几点思考[J];电影评介;2011年14期
3 盛忆文;;Photoshop图像软件课程教学改革[J];艺海;2011年06期
4 王者归来;;感动生活的100句话(25) 争一时,不如争千秋[J];新青年(珍情);2011年01期
5 莫然;李世国;;云游戏——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互动娱乐形式[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8期
6 张宏业;冯建华;;浅谈《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中教学软件的使用[J];神州;2011年17期
7 刘超;;视觉文化时代的大众文化:郭德纲、小沈阳与周立波现象[J];新闻传播;2011年04期
8 陈炳雄;;浅谈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以广东省云安县为例[J];丝绸之路;2011年12期
9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处召开学会建设研讨会[J];硅谷;2011年17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俊敏;;探索信息时代影像文化对青少年创新人才的影响[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2 陈伍一;毛晓光;郐言;;基于客户端的网络服务性能测试模型及工具实现[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瑞兰;张志敏;;网络知识信息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三辑)[C];2008年
4 苏致鸿;骆杰东;;社区全科医生网络服务[A];2000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张轩;耿兆强;杨一平;高东杰;;基于网络的企业决策支持专家系统工具的研究与设计[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秦旭宏;;基于华为防火墙的网络安全应用研究[A];九省二区第三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崔美花;;网络环境下的少儿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A];开放、创新、共享、发展:少儿图书馆论坛2009——第十一届“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少儿图书馆学术暨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青剑;;移动通信网建设维护与优化[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C];2005年
9 孙庆辉;王家耀;钟大伟;李少梅;;空间信息服务模式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熊鹏程;范玉顺;;一种自动选择网络服务的UDDI扩展模型[A];企业应用集成系统与技术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CPW记者 何兵玉;从产品到渠道 佳能以“影像文化”渗透市场[N];电脑商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承东;网络服务蝶变[N];网络世界;2005年
3 记者 张彤;锐捷网络服务教育十周年活动开幕[N];网络世界;2009年
4 何兵玉;佳能领舞“影像文化”[N];电脑商报;2004年
5 记者 刘晖;佳能倡导影像文化[N];计算机世界;2003年
6 记者 刘晖 郭见洌;佳能影像文化“秀外慧中”[N];计算机世界;2003年
7 记者 吴挺;佳能新品构筑影像文化[N];计算机世界;2004年
8 ;“影像文化,尽在佳能”[N];电脑报;2003年
9 何兵玉;佳能:构筑“共生”的影像文化[N];电脑商报;2004年
10 秦志刚;佳能全力推动影像文化[N];国际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栋;网络服务智能化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何杰;多版本开放式地球空间网络服务统一访问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章文嵩;可伸缩网络服务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4 景东升;基于本体的地理空间信息语义表达和服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5 韩露;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数据库网络服务功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连剑波;基于XML的地质数据集成及WebGIS发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高芳琴;城市遥感信息网络服务框架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剑;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服务重组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曹武军;供应链契约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盛永祥;博弈视角下的网络产品与服务定价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明;面向服务的企业应用集成架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沈成林;试论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秦燕;竞争情报预警保障的网络服务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郭翔;基于网络服务的统一身份认证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胡一丁;谈影像的网络服务[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唐波;RedHat网络服务和网络并行计算系统[D];福州大学;2003年
7 陈明;基于网络服务的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丁晨;基于J2EE和WEB服务的人力资源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王可;可生存网络服务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吴劲松;MT公司西区网络部绩效管理体系再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47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2047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