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摄影论文 >

从传统影像探究数字虚拟影像的艺术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17-05-21 16:22

  本文关键词:从传统影像探究数字虚拟影像的艺术价值取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技的发展引领人们进入了数字时代,而数字时代带给人们的世纪礼物中,最耀眼的当属数字虚拟影像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虚拟影像日益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随着数字虚拟影像技术在摄影与摄像方面中的广泛应用,,围绕数字影像艺术的是非争议也从未停止。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影像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影像艺术本身的发展,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传统影像的时代己经过去,未来属于数字影像。基于以上这两种观点,本文运用了比较分析法论述了数字虚拟影像的优缺点,以及其带给影像艺术的正负面效应,还有其艺术价值。 第一章本文通过的比较分析的方法,重点论述了所谓数字虚拟影像的优点,就是它的方便迅捷性、移动网络性、可再创造性,这些特性在新闻传播、视觉传达设计以及日常生活领域都得到了极致的发挥。而它的缺点,则是因为它太易于操作而导致的在拍摄技能和艺术修养方面的退化。主要体现强大的数字后期系统所导致的影像真实性和诚信度的缺失,过分偏执于视觉感受而弱化甚至忽略触觉、听觉等现实感知所导致的影像的虚幻。 在第二章中通过比较分析,本文在影像艺术的的范畴内深入地探讨了陌生与熟悉、传统与现代、数字技术与影像、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由此推导出对于数字影像我们应有的科学态度。同时,在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辩证关系一章中,本文还探讨了在“读图时代”以及纪实影像的的背景下,摄影作品作为“信物”的属性,指出过分的强调影像的“视觉”属性而忽视其“信物”属性是片面的。 第三章到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所在,第三章指出无论倾心于传统影像还是数字虚拟影像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影像通过其自身传达出的内容才是尤为重要的,而非承载着内容所依附的形式,形式必须根据内容才能得到恰当的体现。更进一步而言,如果失去了专业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真正对于影像的爱和敬意,即使是拥有最专业的影像采集平台和最先进的数字CG技术也是毫无意义的。最后文章主要从虚拟影像的结构形态、艺术特征、审美特征及视觉心理上论述了虚拟影像所独有的艺术形态和艺术价值,并归纳出数字虚拟影像艺术的一些审美方式。总结性的分析了数字虚拟影像艺术的展前景。
【关键词】:数字虚拟影像 虚拟的现实 影像诚信 艺术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J40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既陌生又熟悉的数字影像11-15
  • 第一节 陌生与熟悉11-13
  • 一、 数字影像的“陌生”11-13
  • 二、 数字影像的“熟悉”13
  • 第二节 “现代”与“传统”13-15
  • 第二章 亦正亦邪的数字影像15-19
  • 第一节 不可回避的数字影像15-17
  • 第二节 爱不释手的数字影像17-19
  • 第三章 数字影像的尴尬与责任19-26
  • 第一节 数字影像的尴尬19-22
  • 一、 “易见难摸”的新技术19
  • 二、 虚化的世界与情感空洞19-20
  • 三、 操作的简化与摄影的弱化20-22
  • 第二节 数字影像的责任22-26
  • 一、 “无所不能的”数字暗房与“可信的”影像22-23
  • 二、 数字暗房影像的诚信23-25
  • 三、 虚拟的视觉狂欢与生存之厚重25-26
  • 第四章 数字影像的艺术价值取向26-37
  • 第一节 数字虚拟影像的艺术语境26-28
  • 第二节 数字虚拟影像的艺术价值28-32
  • 第三节 审美方式从“常态”走向“多元”32-33
  • 第四节 虚拟影像拓宽了人的审美领域33-35
  • 第五节 虚拟影像审美的精英性与大众化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40-41
  • 致谢41-42
  • 参考图片42-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吴天德,张宗福;从神本走向人本——殷商西周时期的文化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刘毓秀;;浅谈舞蹈艺术的综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蒋君兰;;从明心见性的参悟看佛禅思维方式的美学意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8 屈晓勤;张鲲;廖一联;;“陌生化”原理的建筑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9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10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邹幸;;延伸与突破——论构成主义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裴继刚;;佛山陶塑艺术的传承与创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384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eyingyishulunwen/384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2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