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试论书法与设计新专业方向的建设(倪文东)

发布时间:2016-12-02 16:30

  本文关键词: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装潢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中兴和发展。九十年代中后期,是我国书法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不但走上了正轨,而且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据调查了解,目前,全国已有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三十多所高校先后开设了书法艺术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许多院校在书法专业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初步实现了作为独立学科的基础和条件。从一九六三年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刻印科开始招收书法专业学生至今,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至此,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完成了从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及外国留学生等系统的教育层次和结构,并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和学术化的道路。

书法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其文化和艺术的历史是久远的,所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教育体系的构建,则刚刚开始。可以说书法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和新兴的学科,因此,许多问题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实验之中,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仍然有待于在现代高等教育体制内得到更加深入的开掘,学科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普遍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提高,科学研究的布局有待于进一步调整,教材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培养目标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各高校的教育和学术资源有待于进一步整合、互补和共享,海外高等书法教育的优秀成果和经验也有待于吸收和交流。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书法专业毕业生的出路问题。据初步了解,现在每年全国高校书法专业有将近千余名毕业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需要就业,而社会的实际情况则不容乐观,需要书法专业毕业生的缺口非常小,几乎没有。带着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提出在高校书法专业中新开设书法与设计专业,来解决这一问题,是否可行,愿与国内书法教育界同行进行商榷、探讨和实践。

一、建立新专业方向的意义及必要性

进入二十一世纪,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创作形式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成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但系统地整理、挖掘、研究书法设计的史料,探讨书法与设计的意义、特点、风格、方法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至今还是个空白,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搞书法创作的人不懂得设计艺术,看不起设计工作;而多数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又缺乏对书法的认识和修养,不具备书法创作的能力。将传统的书法艺术广泛应用于现代设计,一方面能给现代设计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血液,另一方面也给古老的书法艺术注入了一种新的发展活力。所以我们需要书法家和设计工作者的有机结合,互相取长补短,使书法和现代设计都得到更好的繁荣和发展。

所谓书法与设计,就是将传统书法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通过艺术设计的形式,表现传统书法的文化内涵,用书法的文字造型和笔墨情趣来丰富艺术设计,表现中国特色和文化精神。书法艺术以一种具有极强生命力和渗透力的文化精神,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渗透在我国人民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表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和理想。古老而富有特色的书法艺术,一旦应用于现代设计,便表现出鲜明而突出的风格特点,给设计带来不同凡响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生动而富于形象性,新颖活泼而具有生命力,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另一方面,书法与现代设计的有机结合,也使书法的艺术性得到了创造性的发挥,使古老的书法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和意义。所以说书法设计具有民族性、新颖性、生动性和鲜明性等特点。

经过以上的认真思考,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后,我建议在全国各高校书法专业开办一个跨学科、跨专业,面向市场和社会的应用型新专业 ——“书法与设计专业”,将古老的传统书法艺术和现代设计紧密地结合起来,为社会培养书法与设计相结合的新型艺术人才。

二、建立新专业的条件及可行性

目前,全国开办书法专业本科的院校,大多是美术、师范或综合院校,各个院校在文、史、哲,特别是艺术学、美术学等方面学科力量较强,有较好的美术和设计方面的教学条件和较强的师资力量,资源丰富,有利于书法学科和美术设计学科的渗透和综合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基础。“书法与设计”办起来后,有特色,有实力,一定会成为中国书法教育的亮点,也为我国高等书法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开创出一条新路子。

据我调查了解,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装潢设计的结合,在我们的邻邦日本和韩国已有先例。我们应该保持中国古老书法艺术的传统,使书法艺术在当代发挥其特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二○○三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新开办了美术学专业 —— 书法与设计后,招生三十余名,考生报名非常火暴,报名者有上千人之多。许多考生及家长都普遍认为“书法与设计专业”,面向社会和市场需要,将传统的书法艺术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有特色,有市场,就业好,所以报考非常踊跃。

三、建立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普通高校美术学“书法与设计”,具有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既懂书法的基本知识,掌握书法篆、隶、楷、行、草及篆刻的基本技法,又充分掌握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型艺术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学生所学课程以设计专业的基本课程为主,以书法的基本课程为辅,主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修养,培养学生的书法与设计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书法与设计”专业的学生兼有书法和艺术设计之长,专业适应面较宽,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宽的就业方向。主要去高等院校或中学做书法兼美术设计方面的教师,去出版社或报刊杂志社做美术或书法编辑工作,去广告公司或设计公司做设计策划和设计制作工作等。应该说这一专业的学生比纯书法专业的学生就业的机会多一些,也好一些。

四、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计划

(一)基础课

艺术概论(四周,计划一百课时):讲授艺术的一般规律和原理,如美术、音乐、建筑、舞蹈、影视、设计、书法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内容。

书法概论(四周,,计划一百课时):系统讲述书法的性质特点、风格流派、工具材料、笔法结构、章法原理、书体源流及书法创作基础等知识。

设计史(四周,计划一百课时):系统讲述设计的发展史及性质特点、风格流派、工具材料、设计原理等,偏重于理论的讲述和分析。

设计素描(四周,计划一百课时):对学生进行设计专业所需要的系统、扎实的素描基本训练,使其基本掌握设计素描的基础技法,认识光线、透视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为以后的艺术设计创作打好基础。

色彩构成(四周,计划一百课时):系统讲授有关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学会认识和使用颜色,更好地将颜色应用于自己的设计艺术实践和作品。

平面图形设计(八周,计划二百课时):系统讲述平面图形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规律特点,对中外名家的平面图形设计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并进行平面设计的艺术实践。

字体设计(四周,计划一百课时):系统讲授中外字体(汉字和美术字)的源流发展、风格特点和书写及设计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字体设计实践。

设计软件应用(十周,计划二百五十课时):详细讲解计算机美术基础知识和技法,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美术技法,学会使用photshop、pagemaker等软件,进行平面广告设计作品的创意和制作。

楷书技法(四周,计划一百课时):结合楷书的教学内容,选择五种左右楷书的主要代表碑帖,对其书风特点、临摹要点进行分析和示范,辅导学生临习,偏重于技法的解说和分析。

(二)专业课

行草技法(四周,计划一百课时):结合行草书的教学内容,选择五种左右行书的主要代表碑帖,对其书风特点、临摹要点进行分析和示范,辅导学生临习,偏重于技法的解说和实践分析。

篆隶技法(四周,计划一百课时):结合篆隶的教学内容,选择五种左右篆隶书的主要代表碑帖,对其书风特点、临摹要点进行分析和示范,辅导学生临习,偏重于技法的解说和实践分析。

篆刻技法(四周,计划一百课时):系统讲述篆刻艺术的源流发展、风格流派等,对历代篆刻名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对篆刻的写篆、布局、刀法、边款及临摹、创作等进行详细的解析和示范。

招贴设计(四周,计划一百课时):系统讲授招贴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法,重在加强学生的艺术设计实践和制作。

标志设计(四周,计划一百课时):系统讲授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法,重在加强学生的艺术设计实践和制作。

书籍装帧设计(六周,计划一百五十课时):系统讲授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法,重在加强学生的艺术设计实践和制作。

网页设计(四周,计划一百课时):系统讲授网页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法,重在加强学生的网页艺术设计实践和制作。

包装设计(四周,计划一百课时):系统讲授包装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法,重在加强学生的艺术设计实践和制作。

印刷知识与实践(四周,计划一百课时):系统讲授印刷的基本知识和技法,重在加强学生的印刷设计实践。

专业考察(一周,计划二十五课时):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去陕西西安碑林及山东曲阜碑林实地参观考察,加强教学实践。

毕业设计(二周,计划五十课时):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创作书法艺术作品和设计艺术作品,加强教学实践,举办作品展览。

选自《书法》2005年第14期


  本文关键词: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装潢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2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02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c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