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建筑装饰形态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1 13:56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居住环境,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对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建筑装饰形态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人们享受着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建筑装饰形态的千变万化而带来的兴奋,,另一方面许多人也忍受着现在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建筑装饰形态的地域文化特色的缺乏,即人们对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建筑装饰形态运用的不够重视等因素而带来的传统的装饰形态设计样式照搬而缺乏提炼,现代的装饰形态设计照抄而缺乏创新的形态设计毫无美感的视觉污染。 本文立足于我国现阶段城市轨道地面建筑装饰形态设计中所存在的传统装饰形态设计和现代装饰形态设计程度上的不够重视及其创新缺乏等问题,以苏州现有轨道交通地面建筑装饰形态设计的案例为设计、研究对象,整体把握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建筑装饰形态美的来源,传统装饰形态的特点,现代装饰形态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装饰形态构成在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建筑装饰形态设计的运用。本文装饰形态设计是尊重本地的人文环境特色,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建筑有一个和谐的装饰形态设计的环境,创造一个舒适的有文化特色的空间。面对观念亟需变化的今天,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建筑装饰形态设计只有在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地面建筑装饰形态设计,才能使得地面建筑装饰形态设计在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元素中的形态、色彩、肌理、光影、材质等运用更人性化,而本文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筑地面的装饰形态设计正是通过形态要素的扩展或缩小、具象或抽象、增加或删简、破坏或重构等多种方式,创造出不同形式美感的装饰形态设计,更多的是对装饰形态的形式美感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建筑装饰形态设计精神性的追求。
【图文】:
图6台北城铁的“中正纪念堂站”图片来源:http://image.baidu.com
星海广场站 3 号风亭(冷却塔)体量较大,结合附属建筑的整体设计思路,造型别致动的小品景观,为城市更添活力。道交通站选址在城市中有意义的地段,例如紧靠城市,则应通过环境的整体性来体现出入口空间的主题与的建筑,其对出入口空间的表达十分关键,往往决定台北城铁的“中正纪念堂站”,其出入口空间的建筑一,体现了设计者对艺术审美的考量和对建筑融入环设计作品,见图 1。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248.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缨;杨豪中;;陕西地区民居瓦当[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2 谢震林;谢珂;;浅析徽州古民居室内装饰的艺术价值[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3 谢震林;谢珂;;徽州古民居室内装饰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4 李林森;;徽州古建筑木雕装饰图案艺术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石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平面构成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6 陈笑珊;;绘画艺术形式秩序探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7 游蕾;;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美术教育[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王文革;王德岩;;怪诞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陈瞻;标志设计中的象征性[J];包装工程;2003年03期

10 王春鹏,卢纯福,黄薇;化妆品的包装外观设计影响因素之研究[J];包装工程;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蔡军;李迪迪;;《营造法原》中“窗”的形制与装饰艺术[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唐建中;;对南阳汉代画像砖艺术的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智勇;黄曾光;;空间概念下的包装造型设计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王文革;;怪诞艺术:徘徊在原始与现代之间[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5 田晓冬;;浅析构图的一招一式[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进波;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志奇;北京人民大会堂室内环境艺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宁玲;城市景观系统优化原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谷莉;宋辽夏金装饰纹样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姜娓娓;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D];清华大学;2004年

7 马军山;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李伟华;中国书法艺术对明式家具的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菲;现代包装设计中仿生设计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江保锋;徽派古民居装饰艺术的表征及延展性开发[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青;温州芙蓉古村建筑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逄敏莉;试论室内设计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补充和提升[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盛华;建筑美术课程体系理论教学研究与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晓霞;凝神写心、千古绝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郝鸣;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纹艺术符号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丁伟;始秩序,致混沌[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17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517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c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