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湖北通山木雕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3:11

  本文关键词:湖北通山木雕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湖北通山木雕作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研究通山当地历史文化、建筑艺术、装饰艺术及手工技艺的重要实物资料。湖北省通山县属于鄂东南地域范围,处于湘鄂赣三个省的交汇处,基于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通山文化与赣文化和湘文化有着相互杂糅的成分。鄂东南地区位于两次民族迁徙的通道上,“江西填湖广”期间大量江西移民涌入该地区,就移民的角度分析,通山主要是从江西省抚河文化带发展而来。民族迁徙运动和鄂东南乡土共同交融产生了通山独特的艺术风格。湖北本地的楚文化艺术风格对通山木雕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通山木雕艺术是湘鄂赣边区文化的载体,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目前通山存世比较完好的建筑有五十多座,这些建筑基本大多是明清时期的,细看每栋民居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整体又形成一个独特的流派,不仅让人叹为观止。通山木雕艺术就是在在赣文化的传播和通山本地文化的相互杂糅的过程中,形成了其朴素中见精巧的独特艺术风格。通山木雕艺术作品的主题以戏曲人物、神话故事、生活风俗居多,代表着民间风格。木雕的装饰风格、审美形式、工艺技法,独特鲜明。通山木雕以具象木雕为主,但是在整个造型空间上都是意象的表达,造型上大胆夸张,人物刻画重动态刻画及人物瞬间表情的变化,人物形象充满生气。构图和面画布局中,重线条的分割、画面的虚实主次关系以及层次的处理,追求画面的严谨与变化。本文通过对通山木雕的具体分析,总结其特色所在,通过与其他民间木雕多角度的对比,归纳总结出通山木雕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其独有的木雕人物的意象造型、线性装饰,以及整个画面的空间层次的韵律特点。通过分析,引出通山木雕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尴尬”,对其现代化的发展给予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通山木雕 艺术特色 现代化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31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4
  • 1.1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3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3-14
  • 2 明清通山木雕产生的历史背景14-24
  • 2.1 独特的地理位置14-15
  • 2.2 明清时期“江西--湖广”的移民运动15-19
  • 2.2.1“江西--湖广”移民运动的历时过程15-17
  • 2.2.2“江西--湖广”的移民路线17-18
  • 2.2.3 明清江西填湖广移民运动对湖北地区的影响18-19
  • 2.3 湘鄂赣边区文化的载体19-22
  • 2.3.1 湘文化的影响19-20
  • 2.3.2 赣文化的影响20-21
  • 2.3.3 湖北本土文化的影响21-22
  • 2.4“楚文化”艺术气息的润泽22-24
  • 3 湖北通山木雕的艺术特色24-49
  • 3.1 题材特点24-29
  • 3.1.1 以戏曲戏剧,神话故事为题材的人物类25-26
  • 3.1.2 表现人们美好愿望的动植物类26-28
  • 3.1.3 图案纹样类装饰题材28-29
  • 3.2 工艺造型29-41
  • 3.2.1 意象造型,形神兼备30-32
  • 3.2.2“静态雕塑”上表现“动态趋势”32-34
  • 3.2.3 线性艺术,,空间韵律34-36
  • 3.2.4 技艺成熟,多种雕刻手法相结合36-41
  • 3.3 设色处理41-44
  • 3.4 审美特征44-47
  • 3.4.1 风格古朴格调明朗44-46
  • 3.4.2 雕刻精美装饰性强46-47
  • 3.5 小结47-49
  • 4 通山木雕与其他地区民间木雕之比较49-59
  • 4.1 其他民间木雕的艺术特点49-56
  • 4.1.1 赣派民间木雕49-50
  • 4.1.2 湖南民间木雕50-53
  • 4.1.3 徽州民间木雕53-54
  • 4.1.4 东阳木雕54-56
  • 4.2 比较分析56-59
  • 4.2.1 表现形式的比较56-57
  • 4.2.2 图案内容的比较57-58
  • 4.2.3 艺术风格特色比较58-59
  • 5 通山木雕艺术的现代化发展59-63
  • 5.1 通山木雕艺术面临的现代化考验59-60
  • 5.1.1 技术革新导致观念“思辨”59
  • 5.1.2 木雕传承方式的改变带来的问题与解决办法59-60
  • 5.2 民间木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60-63
  • 参考文献63-65
  • 致谢65-66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杰;;浅析传统绘画教育地位的历史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2 黄强苓;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主流与中国包装设计的民族性[J];包装工程;2004年03期

3 李仕科;;多功能多用途茶叶包装设计的新思考[J];包装工程;2006年06期

4 黄强苓;;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审美影响研究[J];包装工程;2007年02期

5 刘雅娇;;中国古代服饰的林业文化诠释[J];才智;2010年29期

6 江碧波,李彬;论巫文化的艺术形态[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茆先云;;宋元时期植物装饰纹样的文化解读[J];中国美术;2010年01期

8 殷玉静;;论艺术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J];沧桑;2007年06期

9 许砚梅;;湖湘文化代表——青铜器艺术审美趣味的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何次贤;;探研湘南民间石雕在建设中的借鉴开发意义[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兵;;论中国设计为何上不了国际台面[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谷莉;宋辽夏金装饰纹样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3 张晓霞;中国古代植物装饰纹样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05年

4 宋丙玲;北朝世俗服饰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李艳红;中国史前装饰品的造型和分区分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姜松荣;“第四条原则——设计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许继峰;现代中式家具和谐化设计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黄仕雄;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发展[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沈珉;晚清至民国的书刊形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孙洪伟;《考工典》与中国传统设计理论形态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梁燕莺;满意与失落—商业设计中的创新与借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卓;中国传统装饰纹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范方营;龙腾吉祥 映壁生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昕怡;传统炉灶造物智慧的回溯与开掘[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姜英辉;楚国丝绸纹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彭国齐;商业展示空间界面与空间形态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8 陈力;生活方式与家居陈设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杨永波;鱼形纹的传统象征性与现代装饰性流变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10 张世魁;论我国传统灯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湖北通山木雕艺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59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e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