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论清中晚期宜兴紫砂壶造型的文人化类型及成因

发布时间:2020-04-22 21:35
【摘要】:清中晚期宜兴紫砂壶与书画相遇因其高度的文化性为人所知,这些文人化紫砂壶究竟有哪几种类型?在其历时性发展过程中,文人壶式造型发生着怎样的嬗变?这些文人亲自参与紫砂壶设计装饰的缘由又是什么?本文针对清中晚期紫砂的文人化现象,对此类紫砂壶材料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对其器形进行类型学分析,发现文人化壶式造型主题存在着某种复合同构的设计语言并且具有一定的仿古性,而同一器型的造型变迁往往还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独立脱胎现象。文人通过图像、铭文及异质材料的隐喻构筑了紫砂器特有的表域体系。在历时性维度下的文人化紫砂壶造型,经由艺人个体的社会性模塑,产生了形体轮廓曲直变化的多种造型图式。通过对文人化紫砂器物的深入解读,发现文人与紫砂的关系密不可分。文人绘画的平面意识与紫砂器表的界框性共联,在文人品味附着下的紫砂器物逐渐摆脱了其自身的“物性”,越来越成为一种文人化符号。在这个符号体系下,文人设计类、书画金石类、文人款识类构成了文人化器物造型的三大类型。进而揭示了,清中期紫砂文人化现象的本质,在于文人修养让紫砂器在功能性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精彩的设计巧思来契合传统元素,从而造就了其丰富的文人化壶类造型。
【图文】:

实物,紫砂壶


:署有“玉成窑”或“浙宁玉成窑”款识的紫砂壶,由王东石、何心舟与些文人合作生逡逑的紫砂壶,由王东石、何心舟与调鼎、任伯年等著名文人合作的紫砂壶。3值得注意是,逡逑成窑所烧制的紫砂器物绝大部分都是其本地的一种黄褐色陶土,低温烧制而成,但玉成逡逑所指的紫砂器仍被视为是宜兴紫砂的分支,符合了文化进化中区域间断性的特点。逡逑第二节文人化紫砂壶的型制分析逡逑方圆类壶器高度简化的造型特征,与文人以少胜多、质朴天真的心性不谋而合。清中逡逑期的文人化类紫砂壶基本以圆器为主,,根据壶身主体赞分分为:球形、半球形、扁球形、逡逑柱形、圆梯形、方形、瓜形等。逡逑A型:球形壶身,无颈,圆肩鼓腹,暂分两式。逡逑I式一弯短流,桥钮接近半圆,截盖饱满,圈把。典型标本见于实物#1。逡逑II式壶体较I式更大更丰盈,一弯短流,圆珠钮,小嵌盖,圈把。标本见于实物#2。逡逑

实物,艺人,整体造型,胎体


图1-6:实物6#箬笠壶4逦图1-7:实物7#三元式胆壶5逡逑实物3#清嘉庆年间制飞鸿延年壶,此壶型为文人设计而成。艺人杨彭年制作,文人陈逡逑曼生刻铭。整体造型呈半球形,胎体呈紫红色,配以截盖,弯流,圈把,底部模印“飞鸿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527;K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明诠;;书法艺术的文化特质与书法家文人化[J];山东艺术;2016年01期

2 胡永杰;;论两汉士人文人化心态的萌芽、形成及发展[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李彩霞;;清初才女诗歌及其“文人化”倾向[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杨雪;;从李氏父子到晏氏父子——词体的文人化演进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4期

5 蔡振雄;论曹植对诗歌文人化的贡献[J];求索;2003年01期

6 向梅林;;士大夫情怀与生命意识的文人化追求——李清照文化角色的自我选择[J];齐鲁学刊;2007年05期

7 周亚鸣;论中国画的“文人化”道路[J];社会科学家;1993年06期

8 张玉勤;;从明刊本《西厢记》版刻插图看戏曲的文人化进程[J];学术论坛;2010年09期

9 张传东;;从作品来源看《幽明录》文人化特征的形成[J];理论月刊;2019年04期

10 陈思;;魏晋至五代时期绘画理论的文人化倾向[J];美术大观;201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思言;;性别、医疗与消费文化——明清时期梳篦的文化史[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康保成(中山大学教授) 吴越(厦门大学教授) 宣炳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学者文人化:学术徘徊在科学精神之外[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杜桂萍;崇古意识与清初杂剧的文人化[N];光明日报;2004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 孙郁;地球的证言[N];光明日报;2015年

4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美术批评家 王林;从水和墨重新开始[N];中国文化报;2013年

5 姜寿田;书法之思与践履之迹[N];中国文化报;2014年

6 叶秀山;坚守学术岗位[N];人民日报;2006年

7 杨胜群;关于瞿秋白研究的意义和方法的几点看法[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向宇;跨界的艺术[D];上海大学;2012年

2 张玉勤;明刊戏曲插图本“语—图”互文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石艺;沈t熐а芯縖D];南京大学;2011年

4 黄飞立;诗学曲学比较引论[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义军;审美现代性的追求[D];暨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鑫;论清中晚期宜兴紫砂壶造型的文人化类型及成因[D];扬州大学;2019年

2 吕辛福;论阮籍五言《咏怀诗》的文人化特征[D];山东大学;2006年

3 王芳;论《西湖二集》的文人化倾向[D];湖北大学;2012年

4 董慧;两宋文人化园林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5 谢骥权;隐逸风尚 格物致知[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6 马筱星;一样的花朵,别样的魅力[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7 郑维玲;先宋琴曲歌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刘鹏;中晚唐清雅诗僧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邱慧君;橱窗美女[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10 郑晓玲;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文人化特征[D];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36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636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0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