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传统建筑木构架地域特色研究
本文关键词:巴蜀传统建筑木构架地域特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国内设计市场对全球设计师开放,大量的国外优秀设计师和团队来到中国内地建筑设计市场攻城掠寨,并取得连连佳绩。与此相比国内设计师却迷失在此浪潮中,一方面固然源于与世界优秀设计团队的技术差距,但另一方面更是由于本土设计师在传统文化及我国传统建筑精神内涵方面知识的缺乏,导致了在设计实践中较少产生既符合时代精神又能体现本国设计文化精髓的作品。同时,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艺术也渐渐淹没在遍布神州大地上的“方盒子”中,地域建筑文化精髓急待挖掘,使其恢复往日荣光。在此时代背景下,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地方建筑形式与文化,提炼其形态特征以便传统建筑艺术形式特征能够展现在大众面前,为当代建筑师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成为本文的一个时代责任。基于以上的观点,本文以传统建筑木构架为研究对象。在地域范畴上,选取巴蜀地区作为研究的空间范围,在时间范畴上,选取巴蜀木构建筑的成熟期且现存遗迹最多的时间段——明清时期作为研究时间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川渝两地14个国家级和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及数十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传统建筑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以期梳理提取出具有巴蜀典型传统建筑特征的木构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研究以巴蜀传统建筑木构架的地域特色阐述作为主要的脉络,以与北方官式建筑的木构架做法作对比研究为本文的隐含支线。以背景性研究和发展源流梳理为铺垫,通过对巴蜀地区具有典型性的木构架的研究分析,从类型特征、功能特色、营造地域特色和装饰地域特色四个角度,阐述其木构架的地域特色,为本文的研究主要内容,通过以上的研究,梳理出巴蜀传统建筑木构架的地域性共同特征,如在类型特征上,穿斗式结构为木构架的主体结构,而抬梁式结构在地域化的过程中成为重要空间的主要结构,并产生了穿、抬结合的构架形式。结构构件的简化、较少使用斗拱,受力关系趋于简洁。在功能特色上,通过穿斗构架的灵活性适应多变的功能需求。在营造的地域特色方面,在北方的官式建筑的基础上有所简化和改进。在装饰地域特色方面,儒释道三种传统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深深地影响巴蜀装饰特色形成。希望以本研究成果弥补巴蜀传统木构建筑在特定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建筑类型体系的研究缺失。借此希望能够对于巴蜀传统建筑木构架的地域特色的深入研究起到一定的基础性研究作用,为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并为当代的建筑创作能够提供可继承的文脉灵感。
【关键词】:巴蜀地区 传统建筑 木构架 地域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86;TU20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15
- 1 绪论15-27
- 1.1 选题缘起15
- 1.2 研究现状15-19
- 1.2.1 关于巴蜀地区传统建筑的测绘与收录研究15-16
- 1.2.2 关于巴蜀传统建筑的类型研究16-17
- 1.2.3 关于巴蜀传统建筑与空间环境的研究17-18
- 1.2.4 关于巴蜀传统建筑历史源流的研究18
- 1.2.5 关于巴蜀传统建筑地域与技术特征的研究18-19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9-20
- 1.4 研究范围界定及相关概念20-21
- 1.4.1 空间范围的界定——巴蜀地区20
- 1.4.2 研究时间的界定——明清时期的历史特殊性20-21
- 1.4.3“地域特色”——研究的内涵21
- 1.5 研究方法21-23
- 1.5.1 文献资料调查整理21
- 1.5.2 实地测绘与调研21
- 1.5.3 主要调研行程表21-22
- 1.5.4 案例择选分布与择选标准22-23
-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23-27
- 2 巴蜀传统建筑地域特色的环境与源流27-39
- 2.1 巴蜀传统建筑的地域特征27-30
- 2.1.1 巴蜀地区的气候与自然环境27-28
- 2.1.2 巴蜀地区的地缘特点与文化特征28-30
- 2.2 巴蜀传统建筑的缘起和发展30-38
- 2.2.1 巴蜀传统建筑源起30-32
- 2.2.2 巴蜀传统建筑的发展32-35
- 2.2.3 巴蜀传统建筑木构架地域特色的构成35-38
- 2.3 本章小结38-39
- 3 巴蜀传统建筑木构架的结构类型与功能特色39-117
- 3.1 巴蜀大木大式木构架的类型特色39-54
- 3.1.1 殿(厅)堂式木构架的地域特色39-46
- 3.1.2 楼阁式木构架的地域特色46-54
- 3.2 巴蜀大木小式木构架的类型特色54-81
- 3.2.1 抬梁式构架的地域特色55-63
- 3.2.2 穿斗式构架的地域特色63-78
- 3.2.3 抬梁穿斗混合构架的地域特色78-81
- 3.3 适应城镇商业环境的穿斗构架体系81-87
- 3.3.1 适应“上住下商”功能需求的穿斗构架地域特色81-82
- 3.3.2 适应“前商后住”功能需求的穿斗构架地域特色82-87
- 3.4 适应山地环境特色的穿斗构架体系87-95
- 3.4.1 穿斗构架中吊脚的地域特色87-90
- 3.4.2 穿斗构架中筑台的地域特色90-92
- 3.4.3 穿斗构架与切割的地域特色92-93
- 3.4.4 穿斗构架与错檐、拖的地域特色93
- 3.4.5 穿斗构架与靠崖的地域特色93-95
- 3.5 适应民俗文化特色的穿斗构架体系95-114
- 3.5.1 檐下空间的构架地域特色95-101
- 3.5.2 入口空间的构架地域特色101-108
- 3.5.3 天井空间的构架地域特色108-112
- 3.5.4 构架营造中的民俗特色112-114
- 3.6 本章小结114-117
- 4 巴蜀传统建筑木构架营造的地域特色117-169
- 4.1 屋顶空间的营造技术特色117-137
- 4.1.1 屋顶样式及构造地域特征117-125
- 4.1.2 双坡屋顶空间组合特征125-128
- 4.1.3 屋面举架规律与地域特征128-130
- 4.1.4 屋面构造特点及地方特色130-137
- 4.2 檐下出挑空间的营造技术特色137-158
- 4.2.1 挑枋出挑的空间构架与特色138-148
- 4.2.2 翼角出挑的空间构架与特色148-151
- 4.2.3 斗拱出挑的空间构架与特色151-158
- 4.3 围护结构的地域特色158-167
- 4.3.1 木装板墙的地域特色158-159
- 4.3.2 土质墙体的地域特色159-163
- 4.3.3 竹编夹泥墙的地域特色163-165
- 4.3.4 石材墙体的地域特色165-167
- 4.4 本章小结167-169
- 5 巴蜀传统建筑木构架装饰的地域特色169-187
- 5.1 巴蜀文化对建筑装饰的影响169
- 5.2 巴蜀传统建筑的装饰题材169-170
- 5.2.1 装饰题材的内容169-170
- 5.2.2 装饰题材的寓意170
- 5.3 装饰部位及装饰性构件170-185
- 5.3.1 屋面的装饰艺术特色170-174
- 5.3.2 门窗的装饰构造特色174-179
- 5.3.3 栏杆装饰艺术特色179-180
- 5.3.4 柱础的装饰艺术特色180-181
- 5.3.5 装饰性构件的艺术特色181-185
- 5.4 装饰手法185-186
- 5.4.1 装饰题材的运用手法185
- 5.4.2 装饰题材的寓意手法185-186
- 5.5 本章小结186-187
- 6 结语187-189
- 致谢189-191
- 参考文献191-193
- 附录193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涛;陈军;;建筑现象学的方法与贡献[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胡宝林;建筑,生活的过程[J];建筑学报;1990年07期
3 应朝;建筑文化现象漫议(上)[J];建筑;1997年08期
4 沈克宁;建筑现象学初议——从胡塞尔和梅罗·庞蒂谈起[J];建筑学报;1998年12期
5 徐苏宁,李弘玉;在建筑现象的背后[J];建筑学报;2001年12期
6 刘剀;建筑商业化现象考察[J];华中建筑;2001年01期
7 居阅时;传统建筑中等级象征现象分析[J];华中建筑;2001年03期
8 雷凡,李晓峰;冲击与融合——中日建筑文化发展历程之对照[J];华中建筑;2002年03期
9 李强,黄天其;洞——一种有生命力的建筑造型语言[J];新建筑;2003年05期
10 周凌;空间之觉:一种建筑现象学[J];建筑师;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军;高振华;;浅析建筑的皮肤语言[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居阅时;;透析传统建筑中的象征现象——寓于建筑要素中的生命观[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3 李向锋;仲德];;寻求建筑的伦理话语[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李行;建筑一律——目的律[N];中国建设报;2008年
2 郝莹;对“短命”建筑必须建立责任追究制[N];中国建设报;2007年
3 记者 高洁 实习生 闫t,
本文编号:276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76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