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陶俑艺术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5 01:48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其经济之繁荣、文化之璀璨在当时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女性陶俑,作为其当时随葬明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为当代人了解唐代历史背景下的盛世风貌提供了依据,而且为相应的社会审美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本文拟从艺术学角度出发,通过相关图片、素材的对比与分析,在对唐代女性陶俑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发式和头饰、妆容、神态、服式和体态等角度全面且客观地分析在唐代历史人文风貌与社会审美背景中的女性陶俑的艺术特征。初唐时期女性陶俑发式以高髻为主,头饰也较为朴素,主要在于展现女性积极向上的蓬勃朝气。盛唐时期女性陶俑的发式造型最为丰富,以高耸和饱满的特征为主,彰显出盛唐女性的自信与高调。中晚唐依然流行高髻,但造型变化较少,走势不明显,发量相对稀疏。安史之乱以后,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国力衰微,唐代女性陶俑逐渐走向衰微。初唐时期女性陶俑妆容淡雅,盛唐时期妆容精致高贵,红润的胭脂展现了盛唐女性健康之态。中晚唐时期流行时世妆,妆容怪诞,但造就了唐代妆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唐代女子经典的服装类型主要包括:齐胸襦裙装、女着胡服和女着男装等,这些服装类型工匠们多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在女性陶俑上。...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灰陶梳发俑
.1 唐代女性陶俑发式的艺术特征唐朝女子,在发式上也追求丰富变化,创造出了百余种款式。如表格图 2-1 灰陶梳发俑 图 2-2 梳高髻女立俑 图 2-3 红陶画彩女俑
.1 唐代女性陶俑发式的艺术特征唐朝女子,在发式上也追求丰富变化,创造出了百余种款式。如表格图 2-1 灰陶梳发俑 图 2-2 梳高髻女立俑 图 2-3 红陶画彩女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唐三彩的艺术成就[J]. 林松,金爱英. 美术大观. 2013(12)
[2]河南巩义市白河窑遗址发掘简报[J]. 孙新民,刘兰华,赵志文,张志亮,张金选,王永安,赵军领,王振杰,郭志娟,袁瑞,牛嵨茂. 华夏考古. 2011(01)
[3]唐长安地区出土三彩及其特征[J]. 禚振西. 收藏. 2010(06)
[4]从唐三彩看大唐盛世气象[J]. 刘谦功. 中国文化研究. 2009(02)
[5]非损伤分析法测试黄冶唐三彩之特性[J]. 降幡顺子,巽淳一郎,陈枫. 华夏考古. 2007(02)
[6]唐诗中的唐代女性服饰[J]. 冯盈之.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1)
[7]略探唐三彩的人文价值[J]. 张丹丹. 长沙大学学报. 2006(04)
[8]论唐代女子的面妆及发式[J]. 范强. 装饰. 2005(03)
[9]中国古代妇女眉妆与敦煌妇女眉妆──妆饰文化研究之一[J]. 卢秀文. 敦煌研究. 2000(03)
[10]唐三彩用途考辨[J]. 祁海宁. 东南文化. 2000(05)
博士论文
[1]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研究[D]. 张安华.东南大学 2015
[2]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D]. 阮立.上海大学 2011
[3]关中唐代墓葬初步研究[D]. 程义.西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晚唐传奇女性形象研究[D]. 石悦.鲁东大学 2018
[2]盛世华妆—唐代女性妆饰文化探究[D]. 孟可.华中师范大学 2018
[3]中国陶俑及其审美趣味研究[D]. 王静如.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5
[4]陶俑制作工艺的研究[D]. 辛龙.西北大学 2012
[5]唐代女俑造型研究[D]. 朱伟.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1
[6]唐代人物陶俑造型艺术研究[D]. 郭素华.河南大学 2010
[7]唐代仕女面妆的符号特征及对现代时尚影响的研究[D]. 范丽.江南大学 2009
[8]唐女服的文化学考察[D]. 邓敏.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898645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灰陶梳发俑
.1 唐代女性陶俑发式的艺术特征唐朝女子,在发式上也追求丰富变化,创造出了百余种款式。如表格图 2-1 灰陶梳发俑 图 2-2 梳高髻女立俑 图 2-3 红陶画彩女俑
.1 唐代女性陶俑发式的艺术特征唐朝女子,在发式上也追求丰富变化,创造出了百余种款式。如表格图 2-1 灰陶梳发俑 图 2-2 梳高髻女立俑 图 2-3 红陶画彩女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唐三彩的艺术成就[J]. 林松,金爱英. 美术大观. 2013(12)
[2]河南巩义市白河窑遗址发掘简报[J]. 孙新民,刘兰华,赵志文,张志亮,张金选,王永安,赵军领,王振杰,郭志娟,袁瑞,牛嵨茂. 华夏考古. 2011(01)
[3]唐长安地区出土三彩及其特征[J]. 禚振西. 收藏. 2010(06)
[4]从唐三彩看大唐盛世气象[J]. 刘谦功. 中国文化研究. 2009(02)
[5]非损伤分析法测试黄冶唐三彩之特性[J]. 降幡顺子,巽淳一郎,陈枫. 华夏考古. 2007(02)
[6]唐诗中的唐代女性服饰[J]. 冯盈之.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1)
[7]略探唐三彩的人文价值[J]. 张丹丹. 长沙大学学报. 2006(04)
[8]论唐代女子的面妆及发式[J]. 范强. 装饰. 2005(03)
[9]中国古代妇女眉妆与敦煌妇女眉妆──妆饰文化研究之一[J]. 卢秀文. 敦煌研究. 2000(03)
[10]唐三彩用途考辨[J]. 祁海宁. 东南文化. 2000(05)
博士论文
[1]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对外传播研究[D]. 张安华.东南大学 2015
[2]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D]. 阮立.上海大学 2011
[3]关中唐代墓葬初步研究[D]. 程义.西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晚唐传奇女性形象研究[D]. 石悦.鲁东大学 2018
[2]盛世华妆—唐代女性妆饰文化探究[D]. 孟可.华中师范大学 2018
[3]中国陶俑及其审美趣味研究[D]. 王静如.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5
[4]陶俑制作工艺的研究[D]. 辛龙.西北大学 2012
[5]唐代女俑造型研究[D]. 朱伟.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1
[6]唐代人物陶俑造型艺术研究[D]. 郭素华.河南大学 2010
[7]唐代仕女面妆的符号特征及对现代时尚影响的研究[D]. 范丽.江南大学 2009
[8]唐女服的文化学考察[D]. 邓敏.兰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898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89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