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阻燃抗紫外复合功能窗帘面料的性能研究与产品开发

发布时间:2017-04-10 16:11

  本文关键词:阻燃抗紫外复合功能窗帘面料的性能研究与产品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窗帘,窗纱织物作为室内软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因其具有丰富的室内空间形态、强化室内空间风格特征、改善室内空间功能、柔化室内空间环境、烘托室内环境艺术氛围和调节室内环境色彩,彰显居住者生活品味等作用,受到市场的推崇。除了产品的款式设计、纹样色彩搭配,以及配套装饰中体现的个人品味外,市场上开始逐渐推崇纺织品的环保性、健康性和功能性。普通窗帘只具有一定遮光性和装饰性,极易引发火灾,无法抵挡夏日强紫外线辐射,本课题利用功能纤维支持纺织传统技艺,开发集聚阻燃、抗紫外复合功能为一体的高档高质窗帘面料,对单一功能织物的功能缺陷和不足进行技术革新,满足多功能优质家纺面料的市场需求。1、充分考虑各种功能性纤维特性的基础上,本课题选择了阻燃涤纶,阻燃腈纶,蜂窝抗紫外涤纶作为实现织物阻燃及抗紫外线性能的纤维原料。对三种功能纤维运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表面形态特征,并进行相关的物理,热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阻燃涤纶LOI为30%~34%,阻燃腈纶LOI为30%~33%,两种均属于难燃纤维。在充分考虑所选用的功能纤维的性能基础上,将三种功能纤维纺纱织造,对纱线及试样织物进行了阻燃、抗紫外线及相关性能测试,并分析了混纺和交织两种功能复合工艺及上机工艺参数等因素对织物功能性影响,并为后续上机织造确定了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交织工艺达到了功能复合的作用,且工艺简单易行,可作为功能复合的工艺织造方法;五枚缎纹阻燃性能最佳,抗紫外线性能较好,可作为后续试样的织物组织结构。2、本课题采用织造工艺参数一致,就不同的纬纱原料及纬纱交织比带来的功能纤维含量的变化而影响织物的功能性进行理论的分析和研究。试制了B、C两个系列织物,并对其进行阻燃和抗紫外线性能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B系列织物:纬纱采用阻燃涤纶与蜂窝抗紫外涤纶交织,阻燃涤纶含量于62.34%~68.62%,试样织物达装饰织物阻燃B2级标准。阻燃涤纶含量高于76.46%,试样织物达装饰织物阻燃B1级标准。阻燃涤纶与蜂窝抗紫外涤纶投纬交织比例为3:1时,阻燃性能最佳。受这两种改性涤纶热性能影响,该系列织物可出现熔融滴落物,造成人体灼伤。(2)C系列织物:纬纱采用阻燃腈纶与蜂窝抗紫外涤纶交织,试样织物均达到装饰织物阻燃B1级标准,且没有熔滴物产生。阻燃腈纶与蜂窝抗紫外涤纶投纬比例为1:1时,织物阻燃性能最佳。(3)B系列织物T(UVA)5%,UPF值40,不满足防紫外线纺织品要求;C系列织物T(UVA)5%,UPF值40,满足防紫外线纺织品要求,经过数据拟合,发现阻燃腈纶与蜂窝抗紫外涤纶交织比为1:4,织物抗紫外性能最好。3、依托课题研究成果,结合市场需求,以阻燃涤纶长丝为经纱原料,经纬纱密度为80根/cm×40根/cm,五枚缎纹组织为上机工艺参数。阻燃腈纶与蜂窝抗紫外涤纶的投纬比例为1:1,可用于开发电影院,学校等阻燃要求较高的建筑内装饰;阻燃腈纶与蜂窝抗紫外涤纶的投纬比例为1:4,可用于开发夏季防紫外线要求较高的大阳台、大落地窗、大玻璃建筑内装饰。4、采用大提花织造工艺,结合2018年的家用纺织品市场流行趋势做了四个主题配套设计,该系列面料集聚阻燃抗紫外复合功能性及装饰性为一体,市场前景较大。
【关键词】:阻燃涤纶 阻燃腈纶 蜂窝抗紫外涤纶 功能纱线交织 窗帘装饰织物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106.7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绪论13-19
  • 1.1 引言13
  • 1.2 阻燃纺织品研究现状13-15
  • 1.2.1 纺织品阻燃机理13-15
  • 1.2.2 国内外阻燃纤维发展现状15
  • 1.3 抗紫外线纺织品研究现状15-17
  • 1.3.1 抗紫外线纺织品防护机理15-16
  • 1.3.2 抗紫外线纤维国内外发展现状16-17
  • 1.4 功能纤维的选择17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思路17-19
  • 1.5.1 研究目的、意义17-18
  • 1.5.2 研究思路18-19
  • 第二章 阻燃和抗紫外功能纤维基本性能测试及织物试制19-30
  • 2.1 阻燃和抗紫外功能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测试与分析19-20
  • 2.1.1 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19
  • 2.1.2 测试结果与分析19-20
  • 2.2 阻燃和抗紫外功能纤维的物理性能20-22
  • 2.2.1 纤维细度与长度20-21
  • 2.2.2 功能纤维强伸性测试与分析21
  • 2.2.2.1 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21
  • 2.2.2.2 实验结果与分析21
  • 2.2.3 功能纤维回潮率测试与分析21-22
  • 2.2.3.1 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22
  • 2.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22
  • 2.3 阻燃涤纶及阻燃腈纶的极限氧指数测试与分析22-23
  • 2.3.1 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22-23
  • 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23
  • 2.4 纱线设计与性能测试分析23-24
  • 2.4.1 功能纱线强伸性能测试与分析24
  • 2.4.1.1 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24
  • 2.4.1.2 实验结果与分析24
  • 2.5 多功能纤维混纺和交织试样织物的试制及性能比较24-27
  • 2.5.1 多功能纤维混纺和交织试样织物的试制24-26
  • 2.5.2 多功能纤维混纺和交织试样织物的性能比较26-27
  • 2.6 阻燃抗紫外复合功能交织织物试制27
  • 2.7 本章小结27-30
  • 第三章 阻燃抗紫外复合功能织物的阻燃性能测试与分析30-45
  • 3.1 纤维的燃烧机理30
  • 3.2 纤维的热学性能测试与分析30-37
  • 3.2.1 差示扫描量热法31-34
  • 3.2.1.1 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31
  • 3.2.1.2 实验结果与分析31-34
  • 3.2.2 纤维热重分析法34-37
  • 3.2.2.1 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34
  • 3.2.2.2 实验结果与分析34-37
  • 3.3 试样织物燃烧性能测试与分析37-42
  • 3.3.1 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37-38
  • 3.3.2 试样织物实验结果与分析38-42
  • 3.3.2.1 B系列实验结果与分析38-40
  • 3.3.2.2 C系列实验结果与分析40-42
  • 3.3.2.3 B、C系列实验结果分析对比42
  • 3.4 本章小结42-45
  • 第四章 阻燃抗紫外复合功能抗紫外性能测试与分析45-49
  • 4.1 试样织物抗紫外线性能测试与分析45-48
  • 4.1.1 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45
  • 4.1.2 实验结果与分析45-48
  • 4.1.2.1 B系列织物实验结果与分析45
  • 4.1.2.2 C系列织物实验结果与分析45-47
  • 4.1.2.3 B、C系列织物实验结果分析对比47-48
  • 4.2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阻燃抗紫外复合功能窗帘面料的设计与产品开发49-64
  • 5.1 窗帘织物配套设计方法及理论49
  • 5.1.1 窗帘图案类型与装饰风格配套49
  • 5.1.2 窗帘图案构成与空间装饰配套49
  • 5.1.3 窗帘图案主色调与整体空间配套49
  • 5.2 阻燃抗紫外复合功能大提花窗帘面料主题设计49-63
  • 5.2.1 主题设计一“繁花叶韵”50-53
  • 5.2.1.1“繁花叶韵”灵感来源50
  • 5.2.1.2“繁花叶韵”工艺规格设计50-53
  • 5.2.2 主题设计二“花叶锦簇”53-56
  • 5.2.2.1“花叶锦簇”灵感来源53
  • 5.2.2.2“花叶锦簇”工艺规格设计53-56
  • 5.2.3 主题设计三“藤叶缠花”56-59
  • 5.2.3.1“藤叶缠花”灵感来源56
  • 5.2.3.2“藤叶缠花”工艺规格设计56-59
  • 5.2.4 主题设计四“气球上的五星期”59-63
  • 5.2.4.1“气球上的五星期”灵感来源59
  • 5.2.4.2“气球上的五星期”工艺规格设计59-63
  • 5.3 本章小结63-6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4-66
  • 6.1 总结64-65
  • 6.2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华;浅析涤纶仿真丝风格[J];蚕学通讯;2001年02期

2 谢光银;双面高收缩涤纶丝织物的开发[J];上海纺织科技;2002年06期

3 ;国内市场[J];纺织信息周刊;2002年18期

4 刘丽军;姚金波;;涤纶仿真丝绸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展望[J];染整技术;2009年01期

5 张家泽;;我国涤纶市场分析[J];化学工业;2009年09期

6 陈金灿;;桐昆集团:缝纫用涤纶丝强度高[J];纺织服装周刊;2009年46期

7 郑凤彩;;中国涤纶工业丝市场发展研究及建议[J];中国橡胶;2010年12期

8 黄雪红;;匹染超柔涤纶长毛绒面料的生产实践[J];针织工业;2011年08期

9 邵牧非;;涤纶丝织物设计与透气性的关系[J];江苏丝绸;1982年04期

10 Veron Heap;周永元;;涤纶丝上浆新发展[J];国外纺织技术(纺织分册);1981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恒山;钱学丰;;高强涤纶丝在土工布中的应用[A];2004涤纶产业链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胡艳春;徐雪娟;段亚峰;寇永奇;;夜光涤纶丝的研究开发与展望[A];雪莲杯第10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2008年聚酯、涤纶供求回顾与展望[A];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2008/2009)[C];2009年

4 潘玲芳;董文;郭云峰;范吕彬;李萍萍;魏诗婧;;有色涤纶丝捆扎平行纺技术及其花式线藏锦织物设计开发[A];第十六届全国花式纱线及其织物技术进步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其;赫淑彩;郑国烟;马李军;;竹炭涤纶特性与产品开发[A];第七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吴越人 记者 吴幼祥;浙江涤纶丝产业产能放大 供大于求[N];杭州日报;2005年

2 韩竞;涤纶工业长丝:差别化是发展方向[N];中国纺织报;2007年

3 古基;警惕浙涤纶丝出口猛增背后的危机[N];中国贸易报;2005年

4 黄深钢 吴越人;涤纶丝出口猛增背后存危机[N];国际商报;2005年

5 胡晓玉;涤纶:发展空间有多大[N];中国纺织报;2003年

6 卜玉超;浙江涤纶丝出口首次超过进口[N];中国纺织报;2005年

7 宗经;涤纶行业五大发展趋势[N];中国石化报;2002年

8 邵铁锋;涤纶切片进口不可贪小失大[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0年

9 钟朝珍;厦门海关查获走私涤纶丝大案[N];国际商报;2003年

10 驻常熟首席记者 商中尧邋通讯员 陈哲;玉米芯中抽出“涤纶丝”[N];苏州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华;阻燃抗紫外复合功能窗帘面料的性能研究与产品开发[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2 潘家炎;长碳链烷基/氨基共改性阳离子硅乳的合成及在涤纶中的应用[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宏;闪亮透视织物开发与染整工艺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谢思捷;PASTER纤维的染色性能及产品开发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阻燃抗紫外复合功能窗帘面料的性能研究与产品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297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1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