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论陶艺中的偶然性

发布时间:2017-04-12 17:00

  本文关键词:论陶艺中的偶然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页篇章并被永久的载入史册。当我们踏上先人的足迹,再一次重温沉寂几千年的陶瓷历史时,我们不由的为祖先所创造的辉煌成绩和璀璨文明誉不绝口,同时也为近现代陶瓷的衰退而感到心急如焚。随着现代陶艺在我国的起步与发展,我国的陶瓷审美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时,偶然形态的出现越来越受到想要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人们的热捧,陶艺中的“偶然性”被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程度。“偶然性”身处其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越来越明显。本文以陶艺中的偶然性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以现代陶艺中的“偶然性”作为本文的重要内容,全篇共分为四部分。首先梳理了“偶然性”以及陶艺中“偶然性”的涵义,通过对“偶然性”在陶艺中与其他领域中的表现相比较,简单阐述了陶艺更具“偶然性”的独特见解。其次,由于针对陶艺中“偶然性”的研究文献少之又少,于是笔者通过大量翻阅中国陶瓷史等资料和文献,梳理了“偶然性”在传统陶艺中的典型范例,例如在绞胎、哥窑、钧窑中,其釉色和肌理宛若天成,展现出一种扑朔迷离、变幻神秘的偶然美感。陶艺中“偶然性”的最初出现并不是先民的刻意塑造,但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传统陶艺的审美,在某种程度上,偶然性也推动了传统陶艺的演进,当“偶然性”迎合了某种传统文化思想时,它反映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文化与精神,符合传统文化思想的宗旨。随后,本文重点论述了现代陶艺中偶然性的艺术美。开始简单总结了“偶然性”在现代陶艺中的出现与发展,接着从成型、装饰、烧制三个方面多层次的探究了少人工匠意而富天然韵致的偶然美。为了更好的展现陶艺创作中的偶然美,本文对淄博雨点釉以及吕品昌、陈佐导这二位具有代表性的陶艺家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站在哲学的角度去论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并对陶艺中偶然性的重要意义以及怎样捕捉陶艺中偶然性的方法总结了自己的见解,呼吁大家在陶艺创作中要重视“偶然性”,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中,坚持不懈的实践与总结,探索最得宜、最具冲击力的偶然形态,彰显陶艺得天独厚的魅力。
【关键词】:现代陶艺 传统陶艺 偶然性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5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偶然性在陶艺中的存在11-17
  • 1.1 偶然性在诸多学术领域中普遍存在11-13
  • 1.1.1 偶然性的涵义11-12
  • 1.1.2 摄影中的偶然性12-13
  • 1.1.3 文学中的偶然性13
  • 1.2 陶艺更具偶然性的原因13-17
  • 1.2.1 陶的出现具有偶然性13-14
  • 1.2.2 陶艺语言的独特性14-15
  • 1.2.3 工具使用与制作的灵活性15-17
  • 第二章 偶然性间接推动了传统陶艺的演进17-22
  • 2.1 偶然性丰富了传统陶艺的审美17-20
  • 2.1.1 如梦似幻的绞胎17-18
  • 2.1.2 传说中的哥窑18-19
  • 2.1.3 土与火的神奇“窑变”——钧窑19-20
  • 2.2 陶艺中的偶然性符合传统文化思想的宗旨20-22
  • 第三章 现代陶艺中偶然性的艺术美22-36
  • 3.1 偶然性在现代陶艺中的实现方式22-24
  • 3.1.1 传统陶艺存在的问题22-23
  • 3.1.2 偶然性在现代陶艺中的出现与发展23-24
  • 3.2 偶然性在现代陶艺中的表现形式24-29
  • 3.2.1 象外之象——成型中的偶然性24-26
  • 3.2.2 不期然而然——装饰中的偶然性26-27
  • 3.2.3 脱胎于泥,换骨于火——烧制中的偶然性27-29
  • 3.3 情感对于陶艺创作中偶然性迸发的重要作用29-32
  • 3.3.1 陶艺家的创作激情促进了偶然性的产生29-30
  • 3.3.2 陶艺中的偶然性隐含着创作灵感30-32
  • 3.4 中国现代陶艺中蕴含偶然性创作的典范分析32-36
  • 3.4.1 吕品昌的“随意出精彩”32-33
  • 3.4.2 陈佐导的“美人醉”33-34
  • 3.4.3 淄博雨点釉34-36
  • 第四章 如何看待和把握陶艺中的偶然性36-43
  • 4.1 正确看待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36-37
  • 4.2 偶然性在陶艺中的重要意义37-38
  • 4.3 怎样捕捉陶艺中的偶然性38-43
  • 4.3.1 材料的选择与创新38-41
  • 4.3.2 重视无意识的自动艺术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5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5-46
  • 致谢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星;温哥华的陶艺家[J];装饰;2003年01期

2 郑宁;从诠释“陶艺”说起[J];装饰;2003年10期

3 吴永平;环境陶艺的设计性[J];装饰;2003年12期

4 张玉新;论陶艺设计在高等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J];美与时代;2004年03期

5 俞军;浅论我国生活陶艺的现状与展望[J];景德镇陶瓷;2004年02期

6 王妮娜,刘丽妍;当代国外陶艺家陶艺设计[J];美苑;2004年03期

7 ;东亚陶艺国际交流邀请展暨研讨会[J];装饰;2004年11期

8 吕金泉,张景辉;生活陶艺的文化变迁[J];装饰;2004年12期

9 何征;陶艺归真,返于环境——有感于陶艺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位置[J];雕塑;2004年06期

10 ;日本现代陶艺家高森晓夫作品选[J];艺术·生活;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征;;陶艺归真,返于环境——有感于陶艺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位置[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健捷;;陶艺实验室——素质教育的新领域[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驷;;论技术创新对陶艺创新的促进作用[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健捷;;重新审视作为设计基础的陶艺课[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程红璞;徐玉玲;;开拓生活陶艺的现实意义[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英才;;陶艺的物质性[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建国;;意境欲开 心花竞吐——试论陶艺的意境表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邓洁煌;;当代艺术语境下的中国环境陶艺[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9 张志朴;;用写意的理念设计群体陶艺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田鸿喜;;陶艺砖石在现代建筑与环境艺术中的审美及应用[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世虎;陶艺——思考与创造[N];重庆商报;2001年

2 许以棋;国内陶艺市场五缺憾[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驻陕西记者 李琥;富乐国际陶艺博物馆群澳新馆开馆仪式举行[N];中国建材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赵珊;“老外”青睐三宝国际陶艺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5 本报记者 苏雁邋本报通讯员 陆炜;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让陶艺奇葩越开越艳[N];光明日报;2007年

6 晓水;培育陶艺精品收藏群体[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林梓波;陶艺高等教育缘何遭遇尴尬[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孟西安;中国富平:世界瞩目的陶艺之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刘志国;日本的陶瓷博物馆与陶艺资料馆[N];广东建设报;2009年

10 刘志国;日本的陶瓷博物馆与陶艺资料馆[N];广东建设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红;陶瓷艺术的生态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2 毛雄飞;传承与超越[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陶艺中的偶然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01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6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