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论滇文化器物上的猴装饰

发布时间:2021-02-07 22:07
  <正>滇文化是战国秦汉时期古滇人创造的一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考古学文化类型,主要分布于今云南滇池周围。滇文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铜器等物品上大量采用写实性的动物造型作为装饰题材。这些动物不下数十种,猴是其中较多者之一,但与最常见的牛、虎、蛇等相比,过去很少引人关注。实际上,滇文化器物上的猴装饰不仅造型精美、构思巧妙,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中可以看出猴在古滇人社会生活及文化观念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值得作一专门考察。 

【文章来源】:文物.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论滇文化器物上的猴装饰


石寨山墓地出土铜钺(M12∶128)

对称分布,幼虎,前爪,晋宁


长方形扣饰上的猴装饰以江川李家山墓地发现的最多[4],次为晋宁石寨山墓地[5],师宗大园子墓地亦出有1例[6]。石寨山墓地刊布的资料不详,从李家山墓地和大园子墓地的发现看,猴均呈半立体圆雕状,多只猴首尾相连装饰于长方形扣体边缘,形态类同于圆形扣饰上的猴装饰。但猴的数量不等,且有环绕一周的,也有只饰左、右、上三边或只饰上边的。环绕一周者猴的数量有6只、9只、12只、14只不等,排列方向或顺时针或逆时针。李家山M51∶273,长19.5、高14.4厘米,中部镶嵌管珠和孔雀石,9只猴按逆时针方向环绕于扣体边缘,后猴右前爪搭在前猴后脊上,个别拽住前猴尾巴,前猴尾巴则大多缠于后猴头上(图二∶2)。饰三边者猴的数量多为11只或7只,左、右两边的猴或3只或2只,呈对称分布,头上尾下,上边的猴或5只或3只,一般头部朝右。大园子M3∶1,长9.6、高5.95厘米,中部镶嵌管珠和孔雀石,左、右两边各有3只猴,上边有5只猴,其中靠近左上角的猴个体较小,伏于前猴后腿和背上,应为一幼猴(图三)。仅饰上边者一般有猴4只或5只。李家山M63∶11,长13、高8.4厘米,上边5只猴,头部朝右(图二∶4)。浮雕状扣饰上的猴装饰发现得不多,见于晋宁石寨山墓地和安宁太极山墓地。石寨山扰坑1∶45,宽5.7、高3.8厘米,似一公一母两只猴,动作亲昵,下边一条蛇口咬公猴左前爪,蛇尾缠公猴尾[7]。太极山采019,长8.5、高5.5厘米,3只猴首尾相连立于虎背之上,形态与长方形扣饰上的猴相近,虎下方有一幼虎作食乳状,虎踩于蛇身上,蛇咬幼虎尾,大虎咬蛇颈,另一蛇咬大虎后腿(图二∶3)[8]。此外,石寨山M33出土1件有猴、鹿、狗、猪等动物造型的浮雕状扣饰,但具体场景不详[9]。

论滇文化器物上的猴装饰


滇文化出土铜扣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猿猴之分及其文化认知[J]. 张鹏,陈颖熙.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2]云贵高原出土青铜扣饰研究[J]. 杨勇.  考古学报. 2011(03)
[3]考古材料所见生殖器崇拜考——以云南史前及青铜时代为例[J]. 李昆声.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4)
[4]生肖说猴[J]. 赵伯陶.  文史知识. 2002(10)
[5]从“神树”到“钱树”——兼谈“树崇拜”观念的发展与演变[J]. 赵殿增,袁曙光.  四川文物. 2001(03)
[6]云南石寨山文化贮贝器研究[J]. 佟伟华.  文物. 1999(09)
[7]若木·神树·鸡杖[J]. 刘弘.  四川文物. 1998(05)
[8]昆明呈贡石碑村古墓群第二次清理简报[J]. 胡绍锦.  考古. 1984(03)
[9]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发掘报告[J]. 张增祺,王大道.  考古学报. 1975(02)
[10]出土文物二三事[J]. 郭沫若.  文物. 1972(03)



本文编号:3022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022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e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