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上海博物馆藏南朝梁中大同元年释慧影造像碑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3:12

  本文关键词:上海博物馆藏南朝梁中大同元年释慧影造像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南朝梁中大同元年释慧影造像碑(以下简称“释慧影造像碑”)为例,结合同时期南北朝造像,分析其造像风格来源,对后朝造像造成的影响。第一章绪论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释慧影造像碑和南北朝佛教造像的研究现状,通过资料发现对释慧影造像碑的真伪及造像风格还未得到清晰的认识。第二章对释慧影造像碑分析,得出释慧影造像碑特征。第三章和第四章与释慧影造像碑同时期南北朝造像、南北朝早期造像进行对比,得出释慧影造像碑的源流。第五章得出本文结论,释慧影造像碑是南朝梁中大同元年(546)造像,融合了南北朝佛教造像风格。本文选取与释慧影造像碑纪年相近、特征相似的南北朝造像,以纪年造像为标尺,图像志的方法仔细分析。本文创新之处首先是肯定释慧影造像碑为真品,其次是释慧影造像碑是一尊融合南北朝佛教造像特征的“混血儿”。背屏宽于台座,这与四川南朝早期造像背屏相同,背屏装饰与四川成都商业街出土的3号和4号造像背屏相似,布局与东魏造像相似,佛双手在四川南朝造像上可找到原型,左手与齐建武二年释法明造像、南齐永明元年释玄嵩造像碑的佛左手相同,右手与成考所商业街3号造像右手相似,“裳悬座”与西魏佛碑像相似,都为紧贴佛腿和台座。台座部分在北朝同时期已确定位置,博山炉和双狮位于台座正面。由于南北朝晚期战争频繁,人口南迁,其中不乏高僧,因此,释慧影造像碑既有南朝早期造像风格,又有同时期北朝造像风格。
【关键词】:释慧影造像碑 南朝 北朝 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315
【目录】:
  • 内容摘要6-7
  • Content Abstract7-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第一节 研究意义10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7
  • 一、释慧影造像碑的著录和研究10-13
  • 1. 古文献记载10-11
  • 2. 有关著录11-12
  • 3. 论文论述12-13
  • 二、南朝造像研究13-15
  • 1. 南朝齐代13-14
  • 2. 南朝梁代14-15
  • 三、北朝造像研究15-17
  • 1. 北魏15
  • 2. 东、西魏15-16
  • 3. 北齐、北周16-17
  • 第三节 研究思路17
  • 第四节 研究方法17-20
  • 第二章 释慧影造像碑的特征20-29
  • 第一节 季崇建对释慧影造像碑特征的考察20
  • 第二节 对季崇建考察的分析20-21
  • 第三节 释慧影造像碑特征21-27
  • 一、背屏和布局21-23
  • 二、主尊23-25
  • 三、胁侍菩萨及弟子25-26
  • 四、台座26-27
  • 五、背面27
  • 第四节 小结27-29
  • 第三章 释慧影造像碑与南北朝晚期造像碑比较29-54
  • 第一节 南北朝晚期造像碑特点29-33
  • 1. 万佛寺背屏式佛坐像29-30
  • 2. 释迦佛石像30-31
  • 3. 仵文贤造像31-32
  • 4. 西魏佛碑像32-33
  • 第二节 释慧影造像碑与南北朝晚期造像碑比较33-51
  • 一、背屏和布局33-35
  • 二、主尊35-42
  • 三、胁侍菩萨及弟子42-48
  • 四、台座48-50
  • 五、背面50-51
  • 第三节 小结51-54
  • 第四章 释慧影造像碑风格的来源54-66
  • 第一节 南北朝早期造像碑特点54-55
  • 1. 法海造像54-55
  • 2. 释迦彩绘像55
  • 第二节 释慧影造像碑与南北朝早期造像碑比较55-64
  • 一、背屏和布局55-57
  • 二、主尊57-61
  • 三、胁侍菩萨61-62
  • 四、台座62-63
  • 五、背面63-64
  • 第三节 小结64-66
  • 第五章 释慧影造像碑风格的流向66-80
  • 第一节 北朝晚期造像碑特点66-68
  • 1. 张瞰鬼碑66-67
  • 2. 陈海龙碑67-68
  • 第二节 释慧影造像碑与北朝晚期造像碑比较68-78
  • 一、背屏和布局68-69
  • 二、主尊69-73
  • 三、胁侍菩萨及弟子73-76
  • 四、台座76-78
  • 五、背面78
  • 第三节 小结78-80
  • 总结80-82
  • 参考文献82-87
  • 一、专著82-83
  • 二、期刊83-85
  • 三、学术论文85
  • 四、论文集85-87
  • 插图目录87-100
  • 后记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润珍;释“上车不落则著作”[J];史学史研究;2001年03期

2 李柏华;试论南朝梁代佛像的几个特征[J];中原文物;2004年03期

3 刘玉叶;;“昔尝游令尹,今时事客卿”——梁末入北文人的忏悔思想[J];中州学刊;2012年01期

4 杨嘉;以情动人 以美感人[J];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03期

5 舒义顺;山水茶叶故乡情[J];农业考古;1998年02期

6 唐昌朴;;宁都发现南朝梁墓[J];文物工作资料;1973年02期

7 任语桥;;踵事增华[J];今古传奇(武侠版上半月版);2011年08期

8 祁守华;览古话“香炭”[J];当代矿工;1995年04期

9 萧月贤;南朝梁代杰出的编辑家——萧统[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勋;上海博物馆藏南朝梁中大同元年释慧影造像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上海博物馆藏南朝梁中大同元年释慧影造像碑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7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07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f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