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基于标本的清末“错襟”服饰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05:18
  通过对13件王金华藏品的全数据信息采集、测量和文献研究发现,晚清大襟便服中,普遍出现“错襟”形制。“错襟”是随着大襟缘饰的出现而产生的,领缘绣片需在前中破缝,并拼接襟缘绣片,拼接“对仗工整”的“顺襟”首先出现,之后“错襟”才逐步产生,到晚清繁盛并演变出多种形式,且满多汉寡。“错襟”虽无文字记载的典章制度,但它的使用与其承载的服饰等级有着严苛的界定,即女用男不用,便用而礼不用。“错襟”虽然从表面观察看似繁复,实则易繁就简的节约动机,是基于解决作缝不足和匠难的问题,又将人们从“对仗工整”的美学引导到“曲径通幽”的美学,这种充满“将错就错”智慧的格物致知精神彻底颠覆了晚清服装矫饰彰奢的主流观点。 

【文章来源】: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标本的清末“错襟”服饰结构研究


晚期“十八镶”与袖口局部①汉族服饰的边饰多为辅助,但亦对其有很多规制记载

深衣,山林,氅衣,故宫


图 1-2 曲裾深衣时代②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妃氅衣图典[M]. 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曲裾深衣文物.

袖口,礼服,满族,边饰


图 1-3 皇后礼服中单与蔽膝①清代后期不论满族汉族,女性的衣襟袖口均讲究绣工边饰。明末“绣初施于襟条以带袖口”,至清初改“用满绣团花”,乾隆时代汉族女装衣袖阔达尺二,因而更加注重,“外护袖以锦绣镶之,冬则用貂狐之类”[3]显然清代汉族女性对于衣装镶滚花边的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氅衣造型工艺特征分析[J]. 许平山,史锋,宣凤琴,陈炜,张勇,曾宪锋.  丝绸. 2017(03)
[2]论服饰文化中的权力建构与“中国概念”[J]. 但沐霖,史亚娟.  设计. 2015(03)

硕士论文
[1]清代女装缘饰装饰艺术研究[D]. 孙云.太原理工大学 2015
[2]清末民初女装装饰工艺研究[D]. 许仲林.安徽工程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12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312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1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