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代教堂建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6 22:44
自汉唐代以来,中国就积极吸收引纳外来文化,跟周围邻居建立了互通有无的良好关系。千百年来不断有人走出去,也有人走进来。随着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带来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基督教堂建筑。作为外来宗教文化的载体,教堂建筑更真切的体现了设计者在特定物质条件和精神理想引导下的不同选择及其建筑表达。它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建筑类型,而且见证了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北京作为世界的文明古都,作为中国的首都,一直以来都以宽容的态度接受着外来文化。随着西方宗教的传入,教堂建筑也随之在北京得到发展,并在北京近代建筑史上占据了极为特殊的地位。天主教作为基督教三大派系之一,它的传入促使天主教堂建筑在中国发展起来。这些教堂建筑不仅在自身的建筑风格上发生着演变,而且影响了北京的近代建筑。由于历史阶段的不同,天主教堂所呈现出的建筑形式也不同。本文所研究的几座具有代表性的天主教堂,位于北京的核心区内,历经政治动荡,至今屹立不倒。其中,宣武门天主堂、西什库天主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府井天主堂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教是16世纪通过宗教改革运动,从天主教分离出来的新教派。它伴随着殖民主义、资本主...
【文章来源】: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阿罗本
孟高维诺https://baike.baidu.com
利玛窦与瞿汝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救世军:没有枪炮的“军队”[J]. 陈粒. 创造. 2007(09)
[2]清末宗教佩饰[J]. 何民华. 文物世界. 2007(05)
[3]明清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北京墓地考略(上)[J]. 王和平. 历史档案. 2004(02)
[4]16-18世纪中国基督教教堂建筑[J]. 李晓丹,张威. 建筑师. 2003(04)
[5]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历史主义认识[J]. 张复合. 华中建筑. 1987(02)
硕士论文
[1]史嘉乐与北京圣公会救主堂建筑研究[D]. 徐卉.中央美术学院 2011
[2]北京地区天主教教堂建筑研究[D]. 金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
本文编号:3326617
【文章来源】: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1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阿罗本
孟高维诺https://baike.baidu.com
利玛窦与瞿汝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救世军:没有枪炮的“军队”[J]. 陈粒. 创造. 2007(09)
[2]清末宗教佩饰[J]. 何民华. 文物世界. 2007(05)
[3]明清来华天主教传教士北京墓地考略(上)[J]. 王和平. 历史档案. 2004(02)
[4]16-18世纪中国基督教教堂建筑[J]. 李晓丹,张威. 建筑师. 2003(04)
[5]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历史主义认识[J]. 张复合. 华中建筑. 1987(02)
硕士论文
[1]史嘉乐与北京圣公会救主堂建筑研究[D]. 徐卉.中央美术学院 2011
[2]北京地区天主教教堂建筑研究[D]. 金莹.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1
本文编号:3326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32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