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30例临床分析
本文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30例临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确诊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3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期间住院的表现为湿疹样皮损的22例进行疗效评估及随访。查阅国内外关于HED的研究进展,对该病的诊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男女比为1.73:1,平均发病年龄55.07岁。病程1个月~20年,病程中位数6个月。16例误诊为“湿疹”,1例误诊为“特应性皮炎”,1例误诊为“副银屑病”。(2)发病诱因:1例食用海鲜;2例长期接触农药、装修;4例有反复染发史。余23例无明显诱因。(3)临床特征均仅有瘙痒性、无特异性皮肤损害,表现为复发性、多形性皮损。2例局限于四肢伸侧,28例泛发全身。皮损有风团、血管性水肿、浸润性红斑、丘疹、丘疱疹、斑块、结节、鳞屑、抓痕、结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少有渗出、糜烂、溃疡等。(4) 17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30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均明显升高,其中中度升高27例,重度升高3例。19例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25例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羧酶升高,1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30例实验室检查均无寄生虫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证据,影像学均无异常表现。(5)30例皮损病理均为真皮浅中层血管周围以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6)30例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均增高,占3.0%-33.5%,未见异形细胞。(7)7例行F1P1L1-PDGFR α融合基因检测均阴性。(8)在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基础上,11例单独口服小、中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0.5~1mg/(kg·d))与11例小、中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沙利度胺等口服治疗降低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作用起效均较快,与8例单独口服环孢素A(3-5 mg/(kg·d))治疗对比;而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对降低嗜酸性粒细胞作用无差异。22例表现为湿疹样皮损的患者中,三种治疗方案对皮损改善有效率均无差异。(9)随访6个月-18个月,7例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规律减量,维持9-18个月停药,均未见复发;7例单用环孢素A的患者规律减量,维持3-6个月停药,亦未见复发,多次复查EOS均正常。(10)7例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满月脸、乏力、失眠、月经紊乱、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副作用;5例服用环孢素A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头痛、血压升高。药物减量或停药后副作用均可逐渐缓解。结论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易被误诊为湿疹类疾病。2、小、中剂量糖皮质激素单用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并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维持,是目前HED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诊断 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58.6
【目录】:
- 个人简历3-5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0
- 前言10-11
- 临床资料与方法11-14
- 结果14-42
- 讨论42-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0
- 附录50-51
- 综述51-61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树全;嗜酸性粒细胞的分离与纯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姚细安,曾泳而,童裕维,唐小平,尹炽标;20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结果的分析[J];检验医学;2004年05期
3 韩梅,刘荣焕,张洁;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高者2例分析[J];齐鲁医学检验;2005年05期
4 陶蓉;;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1例报告[J];中国厂矿医学;2006年03期
5 于秀芹;;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J];辽宁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6 韩军;陈辉树;;早幼嗜酸性粒细胞形态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周细龙;;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与减少有何临床意义?[J];赤脚医生杂志;1979年03期
8 董丽娟;;嗜酸性粒细胞为什么会增多?[J];中国农村医学;1986年01期
9 牧野僗平 ,南景一;嗜酸性粒细胞与疾病[J];日本医学介绍;1987年03期
10 王国云,贺才标,万书平;66例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嗜酸性粒细胞的回顾分析[J];综合临床医学;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焕吉;杨清然;尤海龙;张云峰;鲁继荣;;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思勤;李英;朱敏;马希涛;张晓菊;;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唐金凤;周道银;陈慧英;李时英;唐古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佟红艳;钱靖;麦文渊;娄引军;;持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肝脏自发巨大血肿一例[A];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三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11年
5 罗佛全;刘志刚;刘玉琳;龚十妹;严涛;;蛔虫变应原致喘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形态测量分析[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李颖能;饶沃明;赵子文;何绿茵;扬一言;黄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急性期血液嗜酸性粒细胞降低[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7 王成彬;;细胞固定在两种细胞联合培养研究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成彬;黄振国;李洛谊;叶伟基;林伟基;丛玉隆;;嗜酸性粒细胞与支气管上皮细胞相互活化诱导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通路[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9 雷霏;董震;;变应性疾病中水通道蛋白1在嗜酸性粒细胞迁移趋化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10 林进;徐立勤;徐丹怡;孙德本;;Churg-Strauss综合征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的测定[A];浙江省医学会2008年风湿病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传宝;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为何常增高[N];家庭医生报;2006年
2 王振坤;人体的血液防线之三[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 李定国;肺炎:原是“蛔仔”作怪[N];大众卫生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超;嗜酸性粒细胞促进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陈鸿鹄;肠道派氏结嗜酸性粒细胞亚群的发现及其黏膜免疫调控功能与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周宏斌;香烟烟雾暴露诱导的小鼠肺部损伤模型中嗜酸性粒细胞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杨文钰;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型多潜能干细胞向功能成熟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5 汪诚;膜连蛋白Ⅰ参与地塞米松上调A549细胞吞噬凋亡的嗜酸性粒细胞[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6 赵卫东;根除幽门螺杆菌及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顾红英;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希湖;嗜酸性粒细胞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年
2 张思寒;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嗜酸性粒细胞、嗜铬粒蛋白A细胞数量变化的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30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4 肖冠华;非急性发作期混合粒细胞型哮喘临床特征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5 杨清然;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郭君;嗜酸性粒细胞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卢会秀;嗜酸性粒细胞及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巩静;白细胞介素18在卵清蛋白诱发的小鼠哮喘模型中对嗜酸性粒细胞肺内募集作用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丰艳;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D];蚌埠医学院;2015年
10 安方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模型小鼠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21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72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