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装饰艺术论文 >

徐州汉代墓葬画像中自然灾害题材的图像表现——以徐州汉画像石研究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16 01:29

  本文关键词:徐州汉代墓葬画像中自然灾害题材的图像表现——以徐州汉画像石研究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徐州 自然灾害 灾异思想 汉画像石


【摘要】:自然灾害给人们所带来的灾难在汉代徐州地区尤为明显,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相反也促进了汉代灾异思想的发展,作为思想载体的汉代画像石也深受其影响;汉画像石同时作为墓葬装饰艺术,也蕴涵着极为丰富和极为宝贵的生态意识。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
【关键词】徐州 自然灾害 灾异思想 汉画像石
【分类号】:K878.8
【正文快照】: 汉代是中国古代自然灾害集中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之一。有关汉代自然灾害的历史记录主要集中于《史记》、《汉书》、《后汉书》的“本纪”、“列传”(“表”中亦有少许),《汉书·五行志》、《续汉书·五行志》及所引《古今注》,并散见于其他历史文献。徐州在汉代经济富庶,文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孝军;论汉墓画像中的灾异现象[J];东南文化;2005年03期

2 祝建华;楚俗探秘——鹿角立鹤悬鼓、鹿鼓、虎座鸟架鼓考[J];江汉考古;1991年04期

3 杨俭,,潘凤英;我国秦至清末的疫病灾害研究[J];灾害学;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珂珊;中国水土流失问题的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李辉;试论北朝时期旱灾发生的特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3 刘鹏刚;西北地区干旱危害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熊星灿;中国水土流失危机对策初探[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毛政元,黄芳;湖北省水患防治对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3期

6 金德生,师长兴,陈浩,张欧阳;人为动力泥沙灾害类型及其特征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7 唐川;师玉娥;;城市山洪灾害多目标评估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8 师长兴,章典;中国洪涝灾害与泥沙关系[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9 龚胜生;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10 刘毅;杨宇;;历史时期中国重大自然灾害时空分异特征[J];地理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孝军;;从徐州地区的自然灾害来看灾异思想融入汉画像石的进程[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明丽;;有意味的组合——试析汉画中舞乐百戏图像的娱神功能[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松长;;连云港海州双龙汉墓出土汉代漆尺彩绘图像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龚胜生;;中国疫灾时空分布变迁规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志南;朱筱英;柳达平;杨昌年;顾永顺;;汛期干旱动态监测方法探讨[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雷向杰;蔡新玲;王娜;;气象灾害灾情评估指标研究与应用——以陕西为例[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年

7 黄理兴;郭见扬;谷志孟;;武汉地区防汛抗洪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与对策[A];第六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林;河北省粮食生产的自然灾害补偿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纪芳;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海洋动力灾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3 刘春兴;森林生物灾害管理与法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王文远;古代中国防疫思想与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宋连春;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刘良明;基于EOS MODIS数据的遥感干旱预警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李辉;北朝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国家与民间救灾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范斌;植硅体记录的巢湖流域环境变化及其灾害事件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建锋;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退化机制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珂珂;清时期陕西疫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多;中日地震灾害信息传播机制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齐艳春;校园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4 巩镭;汉末三国时期疾病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谷加超;东汉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危机[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6 李杰;雅鲁藏布江林芝—加查段冰川泥石流危险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吴美华;南疆近60a洪灾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8 潘华平;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控区域划分及其预测预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巍巍;帕默尔旱度模式的进一步修正及其应用[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3年

10 窦爱霞;震害遥感图像变化检测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育成;南李王陶瓶朱书与相关宗教文化问题研究[J];考古与文物;1996年02期

2 张荣富;韩键;刘兰妮;;系统科学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J];灾害学;1990年01期

3 ;南阳市邢营画像石墓发掘报告[J];中原文物;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小洋;汉画像石中射鸟图像的宗教认识[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吕静;陕北汉画像石的文化考释[J];榆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杨金萍;汉画像石中的养老图考[J];中医文献杂志;2004年04期

4 杨爱国;五十年来的汉画像石研究[J];东南文化;2005年04期

5 杨金萍;臧守虎;;汉画像石中的养老图[J];文献;2005年01期

6 崔平平;;汉画像石中的线条魅力——以山东省嘉祥、邹城、滕州三地的汉画像石为例[J];雕塑;2006年01期

7 杨孝军;郝利荣;;徐州新发现的汉画像石[J];文物;2007年02期

8 朱冠华;杨洪浦;;汉画像石数字化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04期

9 张清明;;谶纬与汉画像石[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史绅;;汉画像石的审美特征写艺术表现[J];美术大观;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新;;满石风动话线语——沂南北寨汉画像石艺术特色阐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怡村;;浅析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瑞峰;;从汉画像石看汉代的阴阳观[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世勇;颜道彩;陈庆峰;;滕州汉画像石分布解析[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冰;;从汉画像石看生存到娱乐的转变[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存明;;论汉画像中天地观念的民俗性[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耘;李慧;燕燕燕;颜道彩;;滕州新发现汉画像石初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唐毅;;从“神仙”到“凡人”——对汉画像石艺术中“女性形象”变迁的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董良敏;;“神人操蛇”汉画像石考释[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先兴;;论汉画像艺术中的民间信仰性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州博物馆 吴玲;略谈汉画像石题材中的祭祀供奉[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记者  孙娜;汉画像石新馆确定六大陈列主题[N];徐州日报;2006年

3 记者 高云天 彭春祥;汉画像石精品艺术展今起在连云港市展出[N];徐州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唐红丽;大汉雄风今犹在 汉画像石书汉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代厚葬之风孕育了汉画像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蒋英炬 杨爱国 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汉画像石研究应立足原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唐红丽;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形象资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朱绍鸿;汉画像石的陈列手法[N];中国文物报;2014年

9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怀义;汉画像中的日常生活之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彭俐;让汉画像石为奥运服务[N];北京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莹;陕北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2 侯晓宇;徐州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张强;汉画像石艺术的现代化转化之可行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4 刘珊宏;汉画像石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点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沈潜;汉画像石中的“绘画感”与“设计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孔琳;汉画像视觉图式的空间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邓攀;河南汉画像石的地域特征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8 李海燕;汉画像石的艺术形式与画面构成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陈华;陕北汉画像石装饰艺术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王永鹏;汉画像石空间造型的研究和借鉴[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8601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8601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9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