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转型与中西学碰撞融合背景下的现当代书学

发布时间:2018-06-28 06:59

  本文选题:书学 + 书法学 ; 参考:《中国书法》2016年16期


【摘要】:正以一九0六年,清廷废除科举制,建立新式学堂为标志,中国传统文化开启转型。这个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因,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挑战与逼迫,西方学者将其表述为"冲击—回应模式"(impact-responsemodel)。"此模式认为,在十九世纪的中国历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或主要线索是西方入侵。解释这段历史可采用「西方冲击—中国回应」这一公
[Abstract]:In 1906, the Qing Dynasty abolishe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ed a new school.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this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s the challenge and coercion of western modern culture, which is described by western scholars as "shock-response model" (impact-responsemodel). " The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dominant factor, or the main cl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story in the 19 th century was the invasion of the West. To explain this history, we can adopt the "Western shock-China response".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河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
【分类号】:J2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幼铎;;论欧阳修“学书为乐”书学观的社会动因[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2 贺文荣;;唐宋书法专科教育——“书学”考论[J];唐都学刊;2008年04期

3 陈培站;;由文化权力看魏晋书学场域的生成与建构[J];电影评介;2011年05期

4 章祖安;;无愧当代的书学成果——从五卷本“毛万宝书学论集”谈起[J];书法赏评;2012年02期

5 丁正;;从传统到现代:近百年书学略论[J];书法之友;1998年04期

6 杜战锋;;论宋代“重法”的书学思想[J];当代艺术;2007年04期

7 沈丽源;北宋书学思想的人文精神[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8 陈方;简论康有为的书学维新体系[J];岭南文史;2001年02期

9 张光兴;老庄“大美”思想与书法艺术刍议——论儒、道两种书学观之审美差异[J];美与时代;2004年03期

10 杨加深;北宋的书法专科学校——书学[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学u&;弓晓峰;;中国书学与禅学刍议[A];2005年世界语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迅;;与时俱进——发挥群艺馆对丽水书法的主导作用[A];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李一;稳健前行的中国书学[N];人民日报;2012年

2 曹晓玲;傅山书学[N];太原日报;2007年

3 萧娴;书学离不开文学[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记者 李宏伟 通讯员 张忠民;山西师大设立“若景书学成果奖”[N];山西日报;2009年

5 张志和;书学又见奇葩[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刘照剑;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 在山西古县召开[N];美术报;2012年

7 毛万宝;关于书学讨论会的主题及其他[N];美术报;2007年

8 毛万宝;艰辛已成过去[N];美术报;2012年

9 周维军;道技并进 学艺兼修[N];美术报;2008年

10 沈鹏;傅山书学的原创精神[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清;20世纪中国书学疑古考辨之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畅运合;唐代书学文献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杨宝林;刘熙载书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马天博;元代书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陈志平;黄庭坚书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虞晓勇;隋代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威威;朱熹书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俊华;康有为晚年的书学变法[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3 李彤;张宗祥书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林中岚;“禅机”与“天趣”[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

5 王小荣;张宗祥《书学源流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胜利;钱泳《书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文;宋代书学著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成聚;论梁启超的书学思想及实践[D];暨南大学;2011年

9 殷娜;论明末书学创新与黄道周的书学实践[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曹银虎;尚“淡”—苏轼书学思想再认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77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077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4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