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吴门派”与吴门篆刻

发布时间:2018-09-18 08:40
【摘要】:正吴门,苏州的别称。本文中的"吴门",泛指今天苏州市所辖姑苏、虎丘、中新工业园区、吴中、湘城、吴江六区和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四市。苏州是中国篆刻艺术活动发生较早的地区之一,至少可以追溯至元代中、后期,嗣后世代相沿、经久不衰,迄今已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见诸记载的苏州印人(包括流寓的)多达五百余人,构成了篆刻史上历史跨度最长、阵容最为强大的吴门印人群体,并且涌现出了"吴门派"和"娄东派"、"鹤田派"(又称"林
[Abstract]:Wu Men, the nickname of Suzhou. In this paper, "Wu Men" refers to four citie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Suzhou, such as Gusu, Huqiu, Zhongxin Industrial Park, Wuzhong, Xiangcheng, Wu Jiang six and Kunshan, Taicang, Changshu and Zhangjiagang. Suzhou is one of the early areas of Chinese seal cutting,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middle and late Yuan Dynasty, 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nearly 500 years. According to incomplete statistics, as many as 500 Indians (including liu Yu) have been recorded in Suzhou, forming the longest span in history and the most powerful group of Wu Men Indians in the history of seal cutting. "Wu Men School", "Loudong School" and "Hetian School" (also known as "Lin") emerged.
【分类号】:J2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旭;赶鸭子下蛋!——《自学篆刻引导》的由来[J];美术之友;2002年05期

2 鲍延毅;重点突出 引导有方——《自学篆刻引导》读后[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徐清;;“篆刻文献学”构建初探[J];书法赏评;2009年02期

4 谷松章;;篆刻的临摹(五)[J];青少年书法;2009年19期

5 陈振濂;关于篆刻学科建设诸问题的思考[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雪璜;;篆刻三味 字正 法正 刀正[J];黄河之声;2008年18期

7 侯军;;异才周南海的异材篆刻——品鉴《陆离集》[J];全国新书目;2009年19期

8 乔宇;;浅谈高等院校篆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书法赏评;2013年04期

9 于光远;;我想到了篆刻——它是一种艺术性的传播思想的工具,应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J];群言;1988年05期

10 方旭;篆刻知识与技法(一)[J];美术向导;199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一苇;浅议“篆刻史”和“篆刻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2 唐春玉;篆刻创作中的虚实变化[N];文艺报;2011年

3 陈振濂;扎根传统 展示时代[N];美术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孟凌云;金石春秋 执著不悔[N];吉林日报;2004年

5 尧山壁;铁峰铁笔[N];光明日报;2001年

6 陈振濂;篆刻形式美学的展开[N];美术报;2005年

7 彭一超;雍容华贵 典雅精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陈相乐;中国印:刀锋上的舞蹈[N];华夏时报;2011年

9 张国维;边款留香说闲章[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办公室副主任 侯勇;名家流派印章鉴真辨伪[N];团结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莫武;由工匠之“艺”到文人之“艺”[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2 金钟淳;中国印章的特征和艺术性[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文才;当前篆刻创作取法范围拓展的综合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江晨;《浅析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方玄安;篆刻文字名实辨[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海勇;胆敢独造:齐白石的篆刻理念与实践[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5 杨帆;论汉碑额篆书对清代中后期篆刻的影响[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6 周子牛;论民国时期的篆刻艺术特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7 王建磊;巴社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亓浩;汉代印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白洪锦;清代金石热对黄易印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贺芳芳;非篆书文字入印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本文编号:2247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247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a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