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22:06
本文关键词: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是在接续唐代张彦远“书画同体而未分”历史结论基础上展开的,“书画异名而同体”观点纵向延伸至北宋,为书论与画论在此时进行比较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来源。北宋处于唐宋转型期的重要节点,,士大夫群体“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与思想文化层面中宋学的形成和演变、欧阳修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社会生活的风气转换等特定历史条件相激荡,在书法与绘画领域出现了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以欧阳修、苏轼、朱长文、黄庭坚、米芾、黄休复、刘道醇、郭若虚等人的书论与画论为代表,集中关注北宋时期书画思想的基本问题,在对书画艺术文献整理中,梳理归纳出书论与画论“交集”中的“心物、义理、形意、气韵、法度”的关系与结构。运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纵横中度、左右逢源”等比较研究方法,在认知层面、价值层面、审美层面、实践层面进行阐释和比较,最后归结为“合则皆美,离则两孤”的已然确论。
【关键词】:北宋文人士大夫 书论 画论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92.1;J212;J01
【目录】:
- 内容提要4-5
- 论文摘要5-7
- Abstract7-14
- 第1章 绪论14-44
- 1.1 比较研究之初衷与可比条件14-23
- 1.1.1 北宋以前书事与绘事活动的基本状态14-16
- 1.1.2 都市文化与市民生活为书画的转型提供了契机和条件16-18
- 1.1.3 同一文化群体倡导并参与了书画艺术转型18-20
- 1.1.4 书画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天然相通20-23
- 1.2 比较研究欲达到之学术目的23-37
- 1.2.1 社会思想文化之先行23-25
- 1.2.2 文学之先导25-28
- 1.2.3 书画之相通与相互影响28-32
- 1.2.4 宋人书法之“尚意”与文人绘画之“写意”32-37
- 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37-44
- 1.3.1 北宋书画思想观念的基本问题及其相互联系37-40
- 1.3.2 基本方法40-41
- 1.3.3 比较研究展开的层面41-44
- 第2章 心物44-76
- 2.1 本心:寓意于物和留意于物44-51
- 2.1.1 累心之物和为物所乐之心44-46
- 2.1.2 不假外物而守于内46-47
- 2.1.3 意浅之物和趣远之心47-50
- 2.1.4 心力与心印50-51
- 2.2 君子之所以爱山水之旨51-62
- 2.2.1 自成一家之体52-53
- 2.2.2 养心治性53-55
- 2.2.3 林泉之志55-57
- 2.2.4 爱其书兼取其为人57-62
- 2.3 山水游放之乐62-68
- 2.3.1 全其乐而远其病62-64
- 2.3.2 饱游饫看64-66
- 2.3.3 画师与画工66-68
- 2.4 道艺形于心手68-76
- 2.4.1 神采生于用笔68-70
- 2.4.2 画忘70-72
- 2.4.3 神闲意定72-76
- 第3章 义理76-110
- 3.1 “常形”与“常理”77-91
- 3.1.1 画有常形、书有常理77-83
- 3.1.2 字有义理83-85
- 3.1.3 人品气韵相高85-89
- 3.1.4 书画一理89-91
- 3.2 积学涵养91-101
- 3.2.1 修身自得91-95
- 3.2.2 书画学养95-101
- 3.4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101-110
- 3.4.1 书画贯通102-104
- 3.4.2 意在书画外104-106
- 3.4.3 奥理冥造106-110
- 第4章 形意110-144
- 4.1 心意既得形骸忘110-119
- 4.1.1 有形则有弊111-114
- 4.1.2 贵有画中态114-116
- 4.1.3 得其意而忘其形116-119
- 4.2 得其意,并得其法119-127
- 4.2.1 自出新意119-121
- 4.2.2 作意直出其上121-123
- 4.2.3 得其意思所在123-127
- 4.3 信意落笔127-136
- 4.3.1 观古人行笔意127-131
- 4.3.2 取其意气所到131-134
- 4.3.3 佳句好意134-136
- 4.4 笔简意足136-144
- 4.4.1 通其意136-138
- 4.4.2 笔略道而意已具138-141
- 4.4.3 善书必能善画141-144
- 第5章 气韵144-180
- 5.1 一气运化144-151
- 5.1.1 气韵兼力145-147
- 5.1.2 自然本真147-149
- 5.1.3 会意全于神149-151
- 5.2 浩然而独存151-160
- 5.2.1 身与竹化152-155
- 5.2.2 胸中气味155-157
- 5.2.3 学问文章之气157-160
- 5.3 气象峥嵘160-169
- 5.3.1 尽万物之态161-163
- 5.3.2 骨肉相称163-166
- 5.3.3 体兼众妙166-169
- 5.4 气古而韵高169-180
- 5.4.1 应于内者天驰170-172
- 5.4.2 沉着痛快为善172-174
- 5.4.3 情高格逸174-180
- 第6章 法度180-216
- 6.1 无意于佳乃佳180-191
- 6.1.1 无法之法180-181
- 6.1.2 规矩用意181-183
- 6.1.3 当从常法183-185
- 6.1.4 纵释法度185-191
- 6.2 平淡趣高191-198
- 6.2.1 画格清丽191-192
- 6.2.2 不为法度病其风神192-194
- 6.2.3 与纵心者契妙194-198
- 6.3 精神展拓198-209
- 6.3.1 自作胜概199-202
- 6.3.2 萧然出于绳墨之外202-205
- 6.3.3 全齐气宇205-209
- 6.4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209-216
- 6.4.1 知能比观209-211
- 6.4.2 摆脱墨索入三昧211-216
- 结语216-218
- 参考文献218-22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文章2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哲洙;略论北宋“义理之学”的两个取向[J];东疆学刊;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北宋书论与画论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75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