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字源考略
本文关键词:草书字源考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草书作为有稳定点画系统和固定组织结构的书体,有其独有的生成机制:草化——省减、连带和概括。而单纯将草书的来源归结为某一种书体,或者将书体演变看作直线式的发展都是是不合逻辑的。草书的产生来源于战国文字隶变的过程,与秦隶有着“正体与草体”辩证发展的种种关联,若权就字势、体貌而言受到秦隶的影响毋庸置疑;书写是汉字的最终生成方式,,是书体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简牍笔法的书写传统和演变,以及在战国末期其与篆引笔法的融合和新笔法的产生,是生成草书的关键;春秋文字的草率书写、古文草法(减省与讹写)是草书产生的先导;秦文字的直线化草率,以及楚文字的曲线化草率,在秦国统一前后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草书形成的机制——草化。经过秦汉之交的酝酿,草书在西汉中期最终形成。
【关键词】:书写 古文草法 草率 隶变 草化 省减 连带 勾勒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2
- 一、草书、草体与正体8-10
- 二、笔法和书写性10-12
- 第1章 书写的渊源与解放12-15
- 1.1 书写的渊源——商代墨迹12-13
- 1.2 书写的解放——春秋盟书13-15
- 第2章 笔法的初步融合——曲线化草率15-18
- 2.1 春秋楚文字的曲线化15
- 2.2 战国楚竹书的草化端倪15-18
- 2.2.1 使转的雏形16
- 2.2.2 连带的雏形16
- 2.2.3 笔顺的突破16-17
- 2.2.4 同构省减和类草结构17
- 2.2.5 空间格局倚侧下的点划处置17-18
- 第3章 篆引笔法快写的窘境与突破——直线化草率18-22
- 3.1 古文草法说——直线化草率的先导18
- 3.2 秦国俗书的直线化草率18-20
- 3.2.1 直线化——篆引的快写19-20
- 3.2.2 字势的倚侧20
- 3.2.3 秦文字的相对保守20
- 3.3 秦隶及其草写20-22
- 3.3.1 秦隶是草书的相对正体20-21
- 3.3.2 秦隶之于草书研究21-22
- 第4章 笔法的融合——草化的初步22-27
- 4.1 秦末——正草互现的里耶秦简22-24
- 4.1.1 新笔法和新形质23
- 4.1.2 曲线及概括23
- 4.1.3 “点”的替代和再连续23-24
- 4.1.4 部分成熟的草书24
- 4.2 汉初——银雀山汉墓的草化24-27
- 4.2.1 秦隶体势的延续25
- 4.2.2 楚风的再现25
- 4.2.3 存其梗概和勾勒其形25-26
- 4.2.4 部分草书部件的成熟26
- 4.2.5 空间局迫下“荀趋省易”26-27
- 第5章 使转笔法的“纯俭之变”——草书的成熟27-29
- 5.1 汉隶形成的前后——草隶与隶草27-28
- 5.2 使转的纯俭之变28-29
- 第6章 伪略之理——关于草化的总结29-32
- 6.1 省减29-31
- 6.1.1 “点”的替代29
- 6.1.2 同构的省减29-30
- 6.1.3 正交结构的省减30
- 6.1.4 空间的省减30-31
- 6.2 连带31
- 6.2.1 顺序的连带31
- 6.2.2 逆序的连带31
- 6.3 勾勒与概括31-32
- 6.3.1 勾勒相生31
- 6.3.2 勾勒篆书系统形体的慨括31-32
- 总结 草书的形成和来源32-34
- 一、字法的来源32
- 二、笔法的来源32-33
- 三、草化方式的来源33-34
- 参考文献34-35
- 致谢3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蔚星;;吴门班头 一代宗师——南京博物院藏沈周绘画刍议(上)[J];书画世界;2010年03期
2 郑志刚;;《鲁潜墓志》略说[J];书画世界;2010年05期
3 秦琴;王伟;;论李煜的书法艺术风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4 柴希;;从秦汉简牍中看书体笔法的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5 王宁;;浅谈宋代以苏轼为代表的“尚意”书风对文人画兴起的影响[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6 朱晓雪;;楚简文字补释[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肖作鸿;;练习钢笔字九小时速成浅议[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7期
8 李兴涛;;浅议汉代书法教育的基本特征[J];大众文艺;2011年19期
9 高祥;;从文字发展演变的角度浅析《石门颂》艺术风格的形成[J];大众文艺;2012年11期
10 林溶冰;;论晋代与宋代书法简札的审美比较[J];大众文艺;2012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树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红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文体观的生成与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罗小华;战国简册所见车马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罗宝珍;简帛病症文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梁振杰;走近原始儒家—战国楚简儒家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8 谭宝刚;老子及其遗著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徐新伟;楚文字字形系统再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正庚;先秦至唐书法教育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爽;汉代书法教育类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褚红轩;上博七《凡物流形》文字释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士博;包山楚简词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亢杰;王洙学术初探[D];北京大学;2011年
5 王成伟;先秦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及其应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叶立文;论“八桂书风”的建构及其意义与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沈利;汉代简牍书法形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董文强;商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房振三;信阳楚简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10 赵金;明清美术创新点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草书字源考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85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