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发神谶碑》与清代书坛
发布时间:2020-12-06 19:58
本文以《天发神谶碑》在清代书坛的影响为中心,着重探讨清代书家师法此碑的书学观和书法实践。首先,文章以《天发神谶碑》几个相关问题为切入点,对书体界定、撰文者、书写者的争议问题做出梳理与分析;继而,考察《天发神谶碑》在清代的历史地位,陈述此碑在各个历史时期存有的争议,归结清以前鲜有临摹到清以降备受推崇的内外因构成;其次,论述此碑藏本流传、题跋辑录及摹刻本、缩临本情况,其中版本涉及阮摹本、黄泥墙本、中华书局珂罗版缩临本等;最后,对《天发神谶碑》在清代书法临仿及篆刻入印的相关情况作一整理,发现清代书法篆刻名家达十多人,取法此碑一度成为一种风尚,成为清代之前从未出现的历史现象。《天发神谶碑》对清代金石学交流和传播起到重要作用,而这一现象的深入阐释将对清代书学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国吴《天发神谶碑》拓本国家图书馆藏
9第二节 篆形隶意——与《国山碑》《朱曼妻买地券》等石刻相较《天发神谶碑》与《国山碑》(图1-2)皆立于吴天玺元年(276),受孙皓诏命刊刻,《天发神谶碑》谓之“岩山神谶”,《国山碑》谓之“国山刻本”,二碑皆为汉晋时期分隶盛行风气下的产物,两碑之间有不可忽视的联系。《天发神谶碑》书风怪诞,篆形隶意,垂笔中锋收紧,收笔呈悬针状,结体上紧下松,字形修长,形象奇异瑰玮,打破传统篆书书写形式,是吴国时期的重要书写符号反映,碑石起笔处方折刺目,斩钉截铁,呈现出汉隶中常见的“折刀头”状,纵向笔画往往由方粗而圆细,有“钉头鼠尾”之态。《国山碑》为封禅石刻
这些相似点显示与《天发神谶碑》存在不可忽视的联系。除《国山碑》《朱曼妻买地券》(图1-3)外,《天发神谶碑》与汉元初四年(117)《祀三公山碑》和汉碑额瓦当在风格和用笔上存在很多关联。早在新莽时期《新莽嘉量铭》,康有为认为:“王莽《嘉量铭》转折方圆,实开《天发神谶》之先。”47《嘉量铭》为新莽时期铜器嘉量,汉金文,小篆工整,结体优雅,线条匀称修长,平正和谐。在字形上与《天发神谶碑》有相似性,这也正说明碑石与古法的一脉相承。45《复初斋诗集》,翁方纲,卷三十一,《晋观稿四》,清刻本。46薛龙春,《三国吴<国山碑>的书人与书法》,载《中国书画》2014年11月刊。46《广艺舟双楫》,康有为,卷二,清光绪刻本。图 1-3 《朱曼妻买地券》 方介堪藏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清代篆书家对《天发神谶碑》的取法[J]. 董文强. 中国书法. 2016(24)
[2]漫谈《天发神谶碑》[J]. 王一清. 大众文艺. 2016(18)
[3]三国吴《国山碑》的书人与书法[J].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14(11)
[4]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三国《天发神谶碑》对后世的影响[J]. 薛峰.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1(05)
[5]《禅国山碑》的碑刻地位及其书法艺术[J]. 蒋瑾琦. 书法赏评. 2009(04)
[6]记宋拓三国吴天发神谶碑[J]. 邵茗生. 文物. 1966(04)
[7]张锡庚作品[J]. 张锡庚. 中国书法. 2008 (12)
硕士论文
[1]刘世珩与《天发神谶碑》[D]. 蒋招升.中国美术学院 2014
本文编号:2901945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国吴《天发神谶碑》拓本国家图书馆藏
9第二节 篆形隶意——与《国山碑》《朱曼妻买地券》等石刻相较《天发神谶碑》与《国山碑》(图1-2)皆立于吴天玺元年(276),受孙皓诏命刊刻,《天发神谶碑》谓之“岩山神谶”,《国山碑》谓之“国山刻本”,二碑皆为汉晋时期分隶盛行风气下的产物,两碑之间有不可忽视的联系。《天发神谶碑》书风怪诞,篆形隶意,垂笔中锋收紧,收笔呈悬针状,结体上紧下松,字形修长,形象奇异瑰玮,打破传统篆书书写形式,是吴国时期的重要书写符号反映,碑石起笔处方折刺目,斩钉截铁,呈现出汉隶中常见的“折刀头”状,纵向笔画往往由方粗而圆细,有“钉头鼠尾”之态。《国山碑》为封禅石刻
这些相似点显示与《天发神谶碑》存在不可忽视的联系。除《国山碑》《朱曼妻买地券》(图1-3)外,《天发神谶碑》与汉元初四年(117)《祀三公山碑》和汉碑额瓦当在风格和用笔上存在很多关联。早在新莽时期《新莽嘉量铭》,康有为认为:“王莽《嘉量铭》转折方圆,实开《天发神谶》之先。”47《嘉量铭》为新莽时期铜器嘉量,汉金文,小篆工整,结体优雅,线条匀称修长,平正和谐。在字形上与《天发神谶碑》有相似性,这也正说明碑石与古法的一脉相承。45《复初斋诗集》,翁方纲,卷三十一,《晋观稿四》,清刻本。46薛龙春,《三国吴<国山碑>的书人与书法》,载《中国书画》2014年11月刊。46《广艺舟双楫》,康有为,卷二,清光绪刻本。图 1-3 《朱曼妻买地券》 方介堪藏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清代篆书家对《天发神谶碑》的取法[J]. 董文强. 中国书法. 2016(24)
[2]漫谈《天发神谶碑》[J]. 王一清. 大众文艺. 2016(18)
[3]三国吴《国山碑》的书人与书法[J]. 薛龙春. 中国书画. 2014(11)
[4]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三国《天发神谶碑》对后世的影响[J]. 薛峰.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1(05)
[5]《禅国山碑》的碑刻地位及其书法艺术[J]. 蒋瑾琦. 书法赏评. 2009(04)
[6]记宋拓三国吴天发神谶碑[J]. 邵茗生. 文物. 1966(04)
[7]张锡庚作品[J]. 张锡庚. 中国书法. 2008 (12)
硕士论文
[1]刘世珩与《天发神谶碑》[D]. 蒋招升.中国美术学院 2014
本文编号:2901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90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