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郑孝胥书法探究

发布时间:2021-01-10 23:19
  20世纪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书法领域中,碑帖变奏是最具鲜明时代特色。然而,碑学的形成与思想、实践等问题尚属于新鲜事物。作为传统书法的经典——帖学在此时遭遇了不曾有的冲击。对于书法而言,复古曾是不同时代书家对技术与精神的向往。碑学的兴起不啻又为一次复古,但这次复古却是作为新鲜事物而存在。新鲜事物往往生命力强大但问题也随踵而至,直至今天我们面对这场新与旧的冲击,其中依然有不少遗留的问题仍待反思解决。郑孝胥即是这时期的有重要影响的书家之一,其书法延续了清末碑学的创作思想,于晚年形成了气魄宏大、凝重苍劲、霸悍张扬的书风。郑孝胥因出任“伪满”总理而对他评价不一。不论他政治上的何等表现,本文只是对其在书法上卓越的成就进行探究。对郑孝胥在书法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确保能够以最客观公正的角度对其书法造诣进行评价分析。最开始对郑孝胥的生平的主要事迹以及其书法交游展开阐述。接着,分别从早年、中年以及晚年对郑孝胥处于人生不同阶段而所作的书法进行研究探讨。郑孝胥的书法擅长可以概括为诸体皆能,但又因其专研亲疏,故而各体间成就有异。再次,便是对郑孝胥主要的书学思想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发掘其书法理论之中所... 

【文章来源】: 郭庆利 山东艺术学院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郑孝胥书法探究


郑孝胥《王道讲义》

小楷,书法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83-2)不难看出何绍基的影子。其后间习欧阳询、柳公权、苏东坡诸家,参以六朝碑刻的笔意,在结体上,将魏碑的扁势拉长为纵势,把魏碑的峭利凌厉、拙率蕴藉之势变成了端重敦实、肃壮雍和之姿。在楷书上郑孝胥受张裕钊影响很大,楷书《宜园记》(图3-3)其间架结构、用笔,转折处是从张裕钊楷书而来。郑孝胥早年亦习篆书,取法泰山刻石、李阳冰,兼学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诸家,匀整劲挺。民国后,于大篆、秦诏版、石鼓文、《天发神谶碑》(图3-4)等均有涉猎,但无精研,故未有自家面目。图3-1郑孝胥小楷图3-2图3-3楷书《宜园记》图3-4郑孝胥篆书2.寓居上海时期(1911年-1924年)自1911年,郑孝胥选择在上海隐居开始,并在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是其学习书法的中期阶段,这一阶段其书法变化的显著特点在于博采众长,谋求多变。在这些年里,对于郑孝胥未来的书法发展而言影响深远。在这段时间里郑孝胥不仅与李瑞清、沈曾植、陈三立等友人把酒言欢、畅谈风雅,他们或为同光体诗歌代表人物,或为书法挚友,畅谈书法。同时,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周秦汉魏的碑帖进行临摹,汲取碑帖中精化。其中着重汲取了北碑的精华,其中以《石门铭》、《始平公》、《杨大眼》等为代表的碑文,临摹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耗费的精力最多。其在日记中记述道:“吾意中非无字,而苦为此手所制……应当时长取出《鹤铭》和《争座帖》临摹,依旧每天进行书法临摹,应当领略出书法

楷书,书法


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83-2)不难看出何绍基的影子。其后间习欧阳询、柳公权、苏东坡诸家,参以六朝碑刻的笔意,在结体上,将魏碑的扁势拉长为纵势,把魏碑的峭利凌厉、拙率蕴藉之势变成了端重敦实、肃壮雍和之姿。在楷书上郑孝胥受张裕钊影响很大,楷书《宜园记》(图3-3)其间架结构、用笔,转折处是从张裕钊楷书而来。郑孝胥早年亦习篆书,取法泰山刻石、李阳冰,兼学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诸家,匀整劲挺。民国后,于大篆、秦诏版、石鼓文、《天发神谶碑》(图3-4)等均有涉猎,但无精研,故未有自家面目。图3-1郑孝胥小楷图3-2图3-3楷书《宜园记》图3-4郑孝胥篆书2.寓居上海时期(1911年-1924年)自1911年,郑孝胥选择在上海隐居开始,并在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是其学习书法的中期阶段,这一阶段其书法变化的显著特点在于博采众长,谋求多变。在这些年里,对于郑孝胥未来的书法发展而言影响深远。在这段时间里郑孝胥不仅与李瑞清、沈曾植、陈三立等友人把酒言欢、畅谈风雅,他们或为同光体诗歌代表人物,或为书法挚友,畅谈书法。同时,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周秦汉魏的碑帖进行临摹,汲取碑帖中精化。其中着重汲取了北碑的精华,其中以《石门铭》、《始平公》、《杨大眼》等为代表的碑文,临摹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耗费的精力最多。其在日记中记述道:“吾意中非无字,而苦为此手所制……应当时长取出《鹤铭》和《争座帖》临摹,依旧每天进行书法临摹,应当领略出书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郑孝胥在上海的遗老生活(1911—1931)——以《郑孝胥日记》为中心[J]. 张笑川.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2(00)
[2]郑孝胥书法研究述评[J]. 朱正伦,刘住.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硕士论文
[1]郑孝胥书法及书学研究[D]. 宋玖安.山东大学 2015
[2]清末民初郑孝胥社会交谊探究[D]. 朱静.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郑孝胥书法研究[D]. 祝童.东北师范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69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969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0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