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为心画”的人文内涵
发布时间:2021-01-18 00:15
<正>汉代扬雄在其所著《法言·问神》中说:"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难矣哉。惟圣人得言之解,得书之体。白日以照之,江河以涤之,灏灏乎其莫之御也。面相之,辞相适,捈中心之所欲,通诸人之嚍嚍者,莫如言。弥纶天下之事,记久明远,著古昔之??,传千里之忞忞者,莫如书。
【文章来源】:书法赏评. 2020,(01)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濂溪先生周敦颐小像
当然,要讨论“书”与人的关系,就一定也绕不开人与“道”的关系。《中庸》开篇即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10“道”是天地自然的运行法则,人在道中,道也在人心。“道”虽然无形无影,却是自然而然存在的,人片刻不能离开它。《论语·卫灵公十五》还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1古往今来,将“道”发扬光大是人的天职,也是任何人“内圣外王”的必由之路。中国文化中有“道统”一说,尧、舜、禹、汤、文王、周公、孔子这都是道统之内的圣贤,他们都以弘道为己任,以期“道洽大同”。后来历代士文人也无不以此为志,他们的最高理想便是“致君尧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2正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3而“文所以载道也”,人最好的弘道方式便是传述经典、著书立说,这无形中也就要求人要以“书”为“器”来弘道。《阴符经》中说:“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14大意是说万物顺应天地运行的规律(道)而产生和存在,人利用万物而富足,万物依靠人而昌盛,只要天地万物与人之间各得其宜,那么它们就会各自安定下来并保持互相之间的平衡,而“道”“书”“人”三者的关系也正可以放在其中理解。所以说,在整个的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书”都是人们弘道的利器,且“书”最初就是为“载道”而生,是人弘道的工具,以“用”为主,这是不可否认的。扬雄在《法言·问神》中也说:“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不难看出,在扬雄看来,不论是“书”还是“言”都应该是以经术道义为重,稍晚于扬雄的赵壹也在其著名的书论《非草书》中说明这一点。
唐·孙过庭《书谱》局部
本文编号:2983875
【文章来源】:书法赏评. 2020,(01)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濂溪先生周敦颐小像
当然,要讨论“书”与人的关系,就一定也绕不开人与“道”的关系。《中庸》开篇即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10“道”是天地自然的运行法则,人在道中,道也在人心。“道”虽然无形无影,却是自然而然存在的,人片刻不能离开它。《论语·卫灵公十五》还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1古往今来,将“道”发扬光大是人的天职,也是任何人“内圣外王”的必由之路。中国文化中有“道统”一说,尧、舜、禹、汤、文王、周公、孔子这都是道统之内的圣贤,他们都以弘道为己任,以期“道洽大同”。后来历代士文人也无不以此为志,他们的最高理想便是“致君尧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12正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3而“文所以载道也”,人最好的弘道方式便是传述经典、著书立说,这无形中也就要求人要以“书”为“器”来弘道。《阴符经》中说:“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14大意是说万物顺应天地运行的规律(道)而产生和存在,人利用万物而富足,万物依靠人而昌盛,只要天地万物与人之间各得其宜,那么它们就会各自安定下来并保持互相之间的平衡,而“道”“书”“人”三者的关系也正可以放在其中理解。所以说,在整个的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书”都是人们弘道的利器,且“书”最初就是为“载道”而生,是人弘道的工具,以“用”为主,这是不可否认的。扬雄在《法言·问神》中也说:“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不难看出,在扬雄看来,不论是“书”还是“言”都应该是以经术道义为重,稍晚于扬雄的赵壹也在其著名的书论《非草书》中说明这一点。
唐·孙过庭《书谱》局部
本文编号:2983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298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