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书法论文 >

胡钁篆刻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1 07:43
  胡钁作为晚清篆刻四大家之一,其篆刻艺术以秦汉印为宗,旁及其他元素,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目前,对于胡钁篆刻艺术的研究不多且不系统,更缺少对其篆刻款识文献的研究。基于以上几点,本文尝试对胡钁的篆刻艺术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胡钁篆刻艺术的整体概述,其篆刻主要取法古玺印、浙派印风、吉金文字等;第二部分通过对胡钁篆刻艺术风格的解析,发现其篆刻有古朴的玺印风格、淳正秀润的秦汉印风格、浑厚雅正的浙派风格等;第三部分是对胡钁篆刻款识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发现胡钁印学思想主要有崇古、印外求印等;第四部分对胡钁竹刻、木刻、碑刻进行论述,解析胡钁的竹刻、木刻、碑刻等元素对其篆刻的影响;第五部分是胡钁篆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及其篆刻艺术的局限性。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向读者展示一个更为全面具体的胡钁及其篆刻艺术,也可以完善篆刻史对胡钁篆刻艺术的认知。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胡钁篆刻艺术研究


胡钁像

胡钁篆刻艺术研究


尔夔

玺印,作品风格,清江


图 2-1 尔夔 图 2-2 进先父 图 2-3 抱鋗庐主 图 2-4 清江陈廷勋玺(一)古玺类创作胡钁仿古玺印创作的作品风格趋向于浑厚古朴。从现有的胡钁篆刻作品看,胡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竹刻艺术浅谈[J]. 欧文霞.  美术教育研究. 2017(14)
[2]明清印章款识中的印学流派思想[J]. 陈国成,刘传林,王燕祯.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3]晚清赵之谦、吴昌硕边款艺术略论[J]. 司玉花,刘清扬.  美与时代(中). 2015(07)
[4]中国传统碑刻刻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J]. 徐志华.  艺术百家. 2014(06)
[5]印外求印——篆刻对古代金石碑版文字的取法[J]. 陈慧清.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3)
[6]试论赵之谦篆刻边款的创新性[J]. 赵洲.  书法赏评. 2014(02)
[7]明清印学思想综述[J]. 陈宁.  大众文艺. 2012(17)
[8]竹刻艺术漫谈[J]. 郑淑霞.  文物春秋. 2008(03)
[9]论胡震的金石书画艺术[J]. 孙洵.  书法. 2008 (02)
[10]齐白石印章边款艺术略识[J]. 张云龙.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1999(02)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印论的理论渊源与框架结构研究[D]. 陈国成.吉林大学 2012
[2]论吴昌硕的艺术[D]. 小坂克子(久保克子).中国美术学院 2012
[3]试论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繁盛[D]. 赵宏.首都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黄牧甫印章款识文献研究[D]. 刘传林.渤海大学 2017
[2]吴昌硕篆刻款识研究[D]. 赵作龙.渤海大学 2016
[3]论封泥对赵古泥印风的影响[D]. 余霞.华东师范大学 2016
[4]明清篆刻边款研究[D]. 宋开智.中国美术学院 2015
[5]切刀法与浙派篆刻精神研究[D]. 韩笑.杭州师范大学 2015
[6]从书法对蒙刻边款的影响看现当代篆刻边款的发展[D]. 张伟.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5
[7]汉魏六朝凿印到篆刻流派的单刀表现[D]. 张洺贯.中央美术学院 2014
[8]工致典雅—陈豫钟篆刻艺术研究[D]. 胡俊峰.渤海大学 2012
[9]黄牧甫篆刻艺术研究[D]. 王冰.暨南大学 2012
[10]明清以来文人书画对竹刻艺术的影响[D]. 严宏达.苏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12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012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6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