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之势
发布时间:2017-04-17 20:10
本文关键词:论书法之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势是古代书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在当代的语境中,这一概念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本文在细心地疏理古代书论中势这一重要概念的同时,利用图像分析的方法和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把与书势相关联的古代书论与古代书迹结合起来。以期在当代的语境下,使古代书论中以势为核心的一系列概念,在阐释当代书法形态时仍然具有有效性。 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述势所产生的动力因由。由于运动、速度、趋向这些构成因素本身的不可琢磨性,使得势有了一些相应的特征。第二部分:论述了笔墨之势及影响笔墨之势取得的一些因素。第三部分:结体之势,不按一般的方法来分析结体之势,该部分,除了依体定势和借形取势外,着重地论述了内白的构成,从字内的空间上对体势的影响作了一些阐述。第四部分是章法之势,讲究起承转合,主要从轴线、字群结构、情感、书写内容几个方面加以论述。由于古人论势,多把势给神秘化,我们结合具体的图片,以加深对势的认识和理解。笔墨之势、结体之势、章法之势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和互相生发、不可分割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的好坏。由此而形成一幅作品的优劣。
【关键词】:势 笔墨之势 结体之势 章法之势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292.1
【目录】:
- 内容提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论书法之势8-68
- 第一章 势的构成要素9-13
- 第一节 力9-10
- 第二节 运动10-11
- 第三节 速度11-12
- 第四节 趋向12-13
- 第二章 笔墨之势13-35
- 第一节 笔势的形14-28
- 1、 方圆15-17
- 2、 藏露17-19
- 3、 曲直19-21
- 4、 长短21-23
- 5、 粗细23-24
- 6、 方向24-28
- 第二节 笔势的质感和量感28-30
- 第三节 墨法对势的影响30-35
- 1、 浓32
- 2、 淡32-33
- 3、 干(渴)33-34
- 4、 润(湿)34
- 5、 宿34-35
- 第三章 结体之势35-51
- 第一节 借形取势36-43
- 1、 长与扁36-37
- 2、 大与小37-38
- 3、 斜与正38
- 4、 收与放38-39
- 5、 疏与密39-43
- 第二节 依体定势43-50
- 1、 篆书的体势44-46
- 2、 隶书的体势46-48
- 3、 行草的体势48
- 4、 几种常见的体势特征的处理48-50
- 第三节 当代视觉原理与体势50-51
- 第四章 章法之势51-68
- 第一节 常见的章法之势的样式54-55
- 1、 横、竖成行成列54
- 2、 竖成行、横无列54-55
- 3、 横竖均无行55
- 4、 透叠55
- 第二节 行轴线与章法之势55-60
- 1、 古文字时期的轴线56
- 2、 汉隶、魏碑、唐楷字轴线56-57
- 3、 二王轴线的分析57
- 4、 旭素轴线的分析57
- 5、 宋贤轴线的分析57-60
- 第三节 字群结构60-63
- 第四节 情感对章法之势的影响63-65
- 第五节 书写内容对章法之势的影响65-68
- 结论68-69
- 注释69-73
- 参考文献73-74
- 致谢7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裘成源;论赵孟,
本文编号:314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hufayishu/314218.html